五代卷(第5/10页)

黄巢在进入福建的时候,下了一道命令,说遇上读书人要给他们肉吃,不许伤害他们。许多被黄巢俘虏的兵民都说自己是读书人,估计在黄巢面前也是摇头晃脑之乎者也。这招还真灵,他们不仅没受到伤害,还混了几顿肉吃。黄巢下这个命令估计还是“进士情结”所致,好歹自己也算半个读书人,要不是狗头皇帝黜落了自己,说不定现在也能混上个刺史当当。

在这些“读书人”可偏偏有一个不识趣的,而这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处士周朴也在乱中被黄巢“请”了过去,黄巢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没想到周朴根本没拿黄巢当个人物,厉声斥道:“就凭你这副贼相?我连皇帝请我都没去,何况你这个反贼。”可把黄巢惹恼了,大骂道:“呸,老东西,你以为你是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拉出来砍了。”。

黄巢正在福州,没想到唐朝的镇海节度使高骈派兵来追,黄巢和高骈的部将张璘打了几仗,居然屡败不胜,手下大将李罕之、毕师鐸、许勍等人投降唐军。说起这个高骈,可是唐朝历史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他的祖父高崇文,是宪宗时代的名将。高骈读过不少书,喜欢和别人讲大道理。不过高骈带兵打仗也确实有一套,高骈曾经平定过党项作乱,后来又镇守秦州防御吐蕃,再后来又被调往安南,对当地的蛮族又打又抚,整理河运,改变交通落后的状况。再再后来又去了西川,修整成都武备城防,严控边境,保持了西南的稳定局势。再再再后来就来了浙江,做起了镇海节度使,出镇东南重地。高骈后来虽然闹了不少的笑话,传为千古笑谈,但客观来说,高骈确实是唐朝后期少有的良将。高骈从黄巢占了一些便宜后,唐朝晋封高骈为校检司徒,以淮南节度副使的身份镇守淮南,总督淮南事务,是实际上的节度使。

而黄巢见福州也不是久留之地,如果坐守福建,这里地势狭小,不利作战,而且人马补给比较困难。唐军大举来攻,自己是很消招架的。还得要继续前进,上哪呢?向东不行,是大海,对面的一座大岛,可人生地不熟,不去。向西南挺进,去广州!

在唐朝中后期,广州已经成为一座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商业非常发达,是岭南重要的粮食中枢地。黄巢带领起义军直趋广州,不过,黄巢并没有直接攻城,而是“先礼后兵”。黄巢写信给驻守广州的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表示愿意和唐朝讲和,但条件是唐朝封自己为实授的天平节度使。

黄巢这样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求和而减轻自己的“罪责”,他知道唐朝不太可能同意,但唐朝不同意,他就可以把战争的罪责推给唐朝,看看,不是我想打,是唐朝逼的,这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李迢也不希望黄巢攻城,当然愿意给黄巢传话了。可没想到唐僖宗(田令孜)不知错了哪根筋,死活不同意,将黄巢的求职信退了回去。黄巢非常不高兴,不让我当天平节度使,让我当广州节度使也行,又写了一封求职信。广州是岭南要枢,国家财赋重地,利尽南海,哪能让黄巢断了自己的财路。

不过唐朝对黄巢另有安排,朝议决定让黄巢当率府率,这是什么官?就是一个守卫东宫的禁军小头目,这哪是什么安排,分明是对冲天大将军的污辱。这下黄巢可恼了,乾符六年(公元 879年)九月,黄巢攻打广州,不日,破城,活捉了节度使李迢。攻克广州后,黄巢没有休整,继续西进,连克岭南数十州县。黄巢觉得形势相对有利,便再次和唐朝求和,黄巢让被俘的李迢替他写信。哪知李迢是个硬骨头,说头可断、血可流,大唐国民的尊严不能丢,不肯和黄巢合作。黄巢气个不行,把李迢给杀了。

黄巢攻下岭南之后,本打算把这里当作长期的战略根据地,想法挺好,可黄巢却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多由北方人组成的起义军对岭南气候的适合问题。果然,军中爆发了大规模疫情,死者愈万,而且情况越来越糟糕。黄巢部下劝说他这里也呆不下去了,还是回北方去吧。黄巢觉得也只能这样,再呆这里,没多久自己也将做异乡之鬼。

黄巢命令部队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大造舟筏,带领起义军顺湘江北上进入湖南,一路顺利,经过永州(今湖南零陵)、衡州(今湖南衡阳),来到湖南军政中心潭州(今湖南长沙)。湖南观察使李系听说黄巢来做客,吓的闭门不出,任凭黄巢软硬兼施,就是不敢出来。黄巢耐心用完了,下令猛攻长沙,和广州一样,一天的功夫就拿下潭州。不过李系的命比李迢好,他拼命逃了出来,狂奔到朗州(今湖南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