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国姓爷”的私心海上称雄郑成功(第8/13页)

郑军军队除使用五色旗外,又有蜈蚣旗、狼烟旗,倭铳队之后还有大刀队,最后压阵的是鼓手。这些人头上还插有一旗,随风飘展,威风凛凛。

郑军鼓声比较好辩别,鼓声急则兵行亦急,鼓声缓则兵行亦缓。

清军京营多为骑兵,望见郑军步军排阵,内心多轻之。清军根据以往作战经验,他们每每在进攻前后退数丈,然后加鞭策马突前,忽然冲击敌人步兵阵。只要对方阵脚稍动,清军骑兵就会举刀呐喊乘势杀入,对方步兵定会因为怯懦自相践踏。由此,清军常常以此战法取胜。

照芦葫画瓢。清军仍旧使用老战法,以大队骑兵压上猛冲。

出乎意料的是,郑成功所部步兵严阵而待,屹然不动。他们高举盾牌,大声呐喊。远远望去,郑军步兵如铜墙铁壁一般,纹丝不动。

清将挥旗,骑兵三次冲锋,均被郑军挡回,再无余技可施。

清军喘息,正犹豫间,他们忽然望见郑军背后有黑烟冉冉升起。清军刚刚准备整马重新冲阵,忽然发现,郑军士兵疾走如飞,他们抛开盾牌,主动跳进,快速跑动,发起攻击。

一般来讲,郑军三人为一组,一名士兵以盾牌为二人遮蔽刀箭,一人砍马,一人砍人,往往一刀把清军铁甲兵挥为两段。郑军士兵大多使用倭刀,锋利无比。

此战过后,清军败回的士兵往往惊呼:“海贼厉害,一刀杀六段!”

旁人问原因,清后兵解释:“我们三骑为一组,海贼(郑军)迎前,齐腰削来,我们的人被从中间断开,是为六段!”

饶使郑军如此勇猛,清军猛冲不退。因为,清军后面有猛将管效忠督战。他手斩后退士兵数人,冒死前冲,非常勇敢。

相战良久,郑军中忽有一将举白旗,顿时炮号声起。

正在进攻的郑军士兵,闻炮忽然向两边散开,正当前的郑军躲散不及,也都立刻趴下,伏在当地不动。

清军骑兵见状,以为郑军要撤退,纷纷拍马纵前冲杀。还未冲出数米,郑军后阵中闪出炮队,不急不慢,捻信点燃,当面施放大炮和倭铳,给予冲锋的清军痛击,轰轰之间,千余清军被大炮倭铳击成肉末。(倭铳疑似手榴弹类的抛掷武器,不是枪类)清军血肉遍地,四逃惊溃。

郑成功大兵大呼:“汉兵暂避!”

听此呼声,清军中的汉人步卒,撒丫子四处奔逃。

郑军尾随而上,不杀汉人步卒,纷纷追截骑兵的满兵。他们抡刀挺枪,把清朝骑兵干掉数千,还杀死不少清军中级将领。

清将管效忠多备战马,跳跃闪躲,三匹马的马头皆被郑军砍落,幸亏他身手敏捷,三跳三起。

郑军兵士见他身手敏捷,又穿着高级武将官服,很想活捉他报功,这才让他有了生还机会。

管效忠败退至银山,仍然不放弃努力。他整理兵马,率残兵从山上冲下,实施反冲锋。

郑兵在山下布阵,清一色身穿铁甲胄,戴精铁面具,连腿上也有铁护套,唯余两足不作遮蔽。

这些铁甲猛士冷静异常,迎着从山坡陆坡冲荡而下的清军骑兵,挥长刀专砍马腿,锐不可当。

由于郑军步兵铁甲全身,无下刀处,管效忠命令清军,在马上用箭,专门射郑军士兵没有遮护的双脚。

郑军士兵似乎不懂得疼痛,往往拨箭而起,若无其事,仍旧大刀猛挥杀人。

最终,支援镇江的清军诸部丧失信心,拨马狂奔,大败而去。

清将管效忠不甘心。依旧盘桓不去。

二十二日,他自提数千精骑,奔赶岸边准备与郑军决一雌雄。

望见郑军师船,管效忠大声吆喝:“从来只有马上皇帝,没听说过有水上皇帝,快快上岸决战!”

稍顷,郑军两艘大船泊岸,陆续下来两千陆兵,在扬蓬山一带的菜园开阔地结阵。

见状,管效忠派其麾下勇将王大厅率兵出战。

率二千兵马迎战的郑军主将是周都督,他迎前喝问王大厅:“你是管效忠吗,何不早降?”

话音未落,善射的王大厅一箭射来,正中周都督脚趾。

低头拔箭时,王大厅又射出二箭,不偏不倚,都还射在周都督脚趾之上。

周都督大怒,他也不再拨另外两只箭,挺身大喝,持刀疾奔而至。

没等清将王大大厅掉转马头逃跑,他扭腰跃前,手中刀光一闪。王大厅的身子还在马上,脑袋已经落地。

见状,清军大骇。

郑军方阵开始移动,准备攻击。

管效忠经验丰富,忙对手下清军兵士说:“别慌,这是八卦阵,生门向江一面,可从此攻入。”

他挥旗命令清军攻入八卦阵“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