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红龙狂试云雨情——长沙之战:挫折与机遇

太平军围打桂林不成,就转攻兴安,破城后焚毁衙署,然后直杀全州,时为1852年6月3日。如果当时太平军攻下桂林省城,估计洪秀全就把这里当“首都”了。当时拜上帝教的这些首领们志向都不大,只要能占据一个大地方,过把王爷瘾,享受些时日,死了也值。可是,桂林难克,太平军只得走一步算一步,暂时没有什么明确的战略意图。

由于水陆并进,又有矿工会员在城下填埋炸药,太平军炸垮全州城墙,杀清政府军数百人,连知州曹燮培等文武将吏也宰了十多个,可谓出手顺利。

可惜的是,全州战略价值不大,城内金银粮食不多,于是太平军向湖南永州(今零陵)进发。刚出全州没多远,清朝官员江忠源(知州)在一个叫蓑衣渡的地方集军。此人有军事指挥才能,他派军士伐木造堰,在水边两岸结营,迎头截击太平军。

由于事出仓猝,兴致勃勃的太平军没有思想准备,会众们被杀不少,被堵在当地。枪来弹往互攻之下,冯云山运气差,一块弹片嵌入肚子中,肠子都流了出来。迁延数日,6月10日,冯云山咽气。

洪秀全抚尸大哭道:“天妒英才,为何夺我良辅性命!”

这位冯爷,原名冯涣,又名冯逵,饱读经史子集,是块真正的读书料子。科考蹭蹬下,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下子痴迷于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第一个受其“洗礼”,从此走上不归路。想当初在广西,洪秀全吃不了苦回到老家广东花县,只有冯云山一人苦苦坚持,可谓对教门用心良苦,不辞险阻。正是他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才得以在紫荆山地区吸收数千拜上帝教会众。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又是读书人,冯云山丝毫没有架子,天天挑泥、挑粪、打谷当苦力,目的就是能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杨秀清、萧朝贵二人,本为山中烧炭苦力,一日,二人挑炭到大冲市场去卖,遇见冯云山。冯云山把二人唤入自己住处,循循善诱道:“你们兄弟如此穷苦,烧炭一辈子,何有出头之日?如今官绅鱼肉百姓,我们要趁此机会起事,要有大志,做大事!”二人感悟,立刻成为拜上帝教的信徒,很快在炭工中为太平军招来许多精壮汉子入会,成为日后金田起义的中坚骨干。金田村的财主韦昌辉,原先住在王谟村,虽有银子田地,但韦家无功名,与当地有功名的刘姓地主争斗,很是吃亏,被逼迁移到金田村。到金田后,韦氏家族又受当地兰、冼两姓地主欺侮,为了他爸爸祝寿时挂一个捐来的“功名”,被同村财主威胁说是僭越,要把韦家告官。知道此情后,冯云山劝诱韦昌辉入拜上帝会,说入教后能帮他干大事。韦昌辉思前想后下决心,倾尽家财帮助拜上帝会——可见,太平天国最有名的东王、西王、北王,皆是冯云山这位“南王”拉入伙。在他鼓舞下,陆川、博白、玉林、东乡、中平等地村民纷纷信教,使得形势一片大好,会员范围迅速波及至象州、浔州、郁州等广大地区,入拜上帝会成为当地民众的“时尚”。

冯云山志向不凡,他在黄泥冲曾玉珍家当塾师时,书房的对联正可明其心迹:“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被当地士绅王作新抓捕弄入官衙后,冯云山也能自写申诉,有情有理,加上会员使钱活动,最终得脱囹圄。此外,冯师爷巧舌如簧,本来桂平县判他应被押回原籍,途中他竟然能以利舌说服两个押解他的衙役入拜上帝会,三人一起重返紫荆山。

由于熟通文义,太平军初时军制,皆由冯云山主创(还有一个文人卢贤拔也参与其中)。此外,太平军的《天条书》、《三字经》等规章制度和宣传手册,大多出于冯云山之手。太平天国重要的“天历”,也由冯云山所创。虽然“天历”从科学角度上讲荒唐,但他突破了清朝的“正朔”,在政治方面意义巨大。

可是,从实际上讲,冯云山军事领导方面的水平很一般,金田荨江村之战、武宣三里圩之战、平南官村之战中,冯云山有份参与指挥,却皆是协助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实际临战指挥的并不是他。

无论如何,由于他死得早,没有卷入太平天国后期内讧,众人对他评价倒都很不错:“(冯云山)前随天王遨游天下,宣传真道,援救天下兄弟姐妹,日侍天王左右,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难,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历尽艰辛,艰耐到底!”(《天情道理书》)可见,太平天国内部对他有绝佳的“盖棺定论”。

如果仔细推究,冯云山在桂平获释后没作任何交待,回花县找洪秀全,原先的拜上帝会众失去主心骨,杨秀清得以借“上帝附体”坐大,已经为日后“天京”的太平天国上层仇杀埋下伏笔。如果他能多活几年,可能太平天国不会内讧得那么厉害。可悲的是,历史不能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