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顺宗李诵:黑魔法的祭品(第7/7页)

无人奉召,信使垂头丧气地回来,宣告了改革的彻底失败。

师出无功,彻底暴露出了改革派人士的弱点,于是太监集团吩咐军队轮番上书,强烈要求打掉二王八司马反动集团。这时候顺宗病重,说不出话来,偏偏改革派两大首领,王叔文因为母丧请求辞职,王伓则是莫名其妙地得了和德宗顺宗一模一样的怪病,突然之间嘴歪眼斜浑身抽搐,也等于是废了。

明摆着,太监集团背后还潜伏着魔法界的人士,专门跟改革家们过不去。

就此八司马失去支持者,被一次性地打包流放。

一百四十六天的改革大失败,成就了两位文学家,收获了三篇传颂千古的佳作。

成就的第一位文学家,是柳宗元。早在改革之初,他就写了篇杂文:《捕蛇者说》,该文极具穿透力,有着明显的励志色彩。文章从一个入山抓捕黑质而白章怪蛇的捕蛇人说起。这位捕蛇人的爷爷、父亲都被怪蛇咬死了,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入山去抓蛇。因为啥呢?因为生存的艰难——苛政猛于黑质而白章的怪蛇也。

总之,《捕蛇者说》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在向全社会大声疾呼:苛政猛于蛇,国家的政治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但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政治改革最终在太监们的强力抗拒之下失败,悲愤莫名的柳宗元又写了篇杂文,题目叫《伤仲永》。

《伤仲永》里说的是一个叫仲永的小朋友,超级聪明,小小年纪能诗会画,出口成章,孩子他爹就用根绳子拴在儿子的脖子上,牵着孩子走街串巷——敢情是拿这孩子当猴耍了。遇到人的时候,孩子他爹就让孩子表演作诗,再拿个盘子当场收钱。可是这钱收着收着,孩子的天才突然萎缩,智商大幅缩水,竟然再也不会作诗了。

明摆着,这个被人家当猴戏弄的倒霉孩子,是在隐喻顺宗李诵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这样,少年聪颖,青年时决战于两军阵前,等到了该他在龙椅上大干一场的时候,他自己却突然完蛋了。

总而言之,文学家骂人不带一个脏字的,如果你不知道柳宗元的改革历史,那么你就不会知道他写这篇杂文的目的之所在。

第一个从改革中获益的文学家成功之后,第二个又走了出来。

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被贬到了大江边,地方官欺负他,把窗户用黄纸糊上,硬是不让他看门外的风景。于是刘禹锡兴奋地题笔,写了一首超短却传颂千古的《陋室铭》。

文章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这篇小小的短文,通篇洋溢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所以成为此后历代倒霉士子的励志佳篇。但实际上,刘禹锡不过是苦中作乐,在他被赶出京师之前,与他相亲相爱的女人被宰相掳走做性奴隶,而他则被放逐到一间狭小的黑屋子里,耳边是肆无忌惮的谩骂与嘲弄。而最后的结果我们知道,大才子刘禹锡,他此后再也没有混出个名堂来。所以这篇文章,不过是在绝境之中,拼尽最后的眼泪和屈辱,给他的敌人添点堵罢了。

刘禹锡再也没混出名堂,起因是顺宗李诵的病情愈发严重。此时的他处身于太监集团的恐怖包围之中,为了命,他被迫让位给儿子李纯,并很快死去。截至他死的时候,在皇帝位置上也不过才呆了七个月。

可是确信的是,李诵应该是自然死亡,并非是死于太监的谋害。但是他的儿子,下一任的大唐帝王宪宗李纯,却成功地让自己成为了大唐首位死于太监之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