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宗李治:如何征服男人(第4/8页)

要不,咱们作首诗如何?

武媚娘想。

于是她手拿木鱼槌,赋诗一首: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有分教,这首诗,乃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那么这首诗到底奇葩在何处呢?

这个事,只有当事人李治才明白。

别人看这首诗,看到的无非不过是一个成熟女人的感叹,思念情人啊,早也想,晚也想,想到了心底凄惶,就这样于日落之时默默地垂泪,斑斑红泪,染得裙色驳离……别人看到的,只是这么一幕哀婉动人催人泪下的场景,仅此而已。

然而这首诗,于新继位的高宗李治而言,却是有所指的——仔细看“看朱成碧”这四个字,这是女孩子与情人私房中最隐秘的欢情,而且这首诗中还隐含了两人欢娱之时的惶恐——太他娘的危险了,随时都有可能被老头李世民冲进来,将他们逮个正着——就在与老爹一墙之隔的地方,和老爹的女人胡来,那种刺激肯定是空前的,超越了世俗想象的,总之就是变态到了极点,所以刺激的强烈效果,也达到了顶点。

把最隐秘的私情,用最美丽、最委婉而又最直观的表达方式说出来。当事人看到的是浸透了地狱之火的不伦娱情,而别人看到的,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个就叫艺术。

所以当唐高宗李治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只觉得身体猛地一热,昔日偷情的快感迅速攫住了他的全部思维。刺激,太刺激了……于是唐高宗李治丝毫也不犹豫,一脚踹开龙椅,直冲感业寺飞奔而来。

史书上说:陛下亲临感业寺,亲切慰问寺中女尼们,鼓励她们为建设繁荣美好的大唐,鼓足干劲,努力敲好木鱼。

5.不了解男人的女人

当唐高宗李治为不伦的孽欲所感召,马不停蹄地飞奔感业寺的时候,宫中一支神秘的特工部队随后抵达现场,对李治和武媚娘之间的孽情进行了内查外调,并很快得出了结论:皇帝李治和他父亲的女人武媚娘之间,有猫腻。

这份报告材料很快递交到了李治的表妹兼任大唐帝国的皇后王氏的案几上。

露馅了,李治在外边偷偷和父亲的女人乱搞,被老婆发现了。

接到这份报告,王氏喜形于色:耶,老公,我抓到你的把柄了耶……

抓到把柄之后呢?

离婚?不不不,离婚是现代平等社会才会发生的事情,要知道大唐帝国可是一夫多妻制的男性社会,普天下皇帝就李治这么一个,你和他离了婚,还上哪儿找第二个皇帝去?

不离婚也成,要不趁机大闹一场,让老公给自己买个大钻戒……这主意也不成,王氏此时已经是皇后了,这天底下带点颜色的石头,全都是她的,不缺大钻戒。她现在缺的,是系住丈夫一颗心的好法子。

说到拴住丈夫的花心,这可是万古千秋以来永恒的女性人生课题了。尤其是在大唐帝国时代,李治的后宫之中,美貌的嫔妃不计其数,一个个都两眼喷火地盯着李治,皇后说到底也不过是后宫中的一个管家婆,其历史使命就是要带着丈夫那不计其数的女人们,齐心协力奔小康。

比如说现在王氏就比较上火,宫里有个萧淑妃,近一段时间以来成功地攻占了皇帝李治的身体,所以萧淑妃就对皇后不太感冒,怕只怕再过些日子,等到哪天萧淑妃撒个娇,说服了皇帝李治,废了她王氏的皇后之位,另立萧淑妃,也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再说皇后王氏,她是李治的小表妹,两人打小一起长大,彼此过于熟悉,缺乏闺中情趣,所以李治就去萧淑妃那里找刺激。于是王氏心里一想:嗯,萧淑妃你也别太得意,看看咱老公,他对正常的女人压根就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庵里的秃脑壳尼姑!

如果我把那小尼姑接到宫里,既可以赢得丈夫的感激,又能够以她为武器,击败萧淑妃的挑衅,此事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这么一想,王氏立即传令,派人去尼姑庵里,把那个秃脑壳尼姑接入宫来。

于是武媚娘丢了木鱼,脱了袈裟,再次回到了皇宫。

细究皇后王氏的这番做法,应该是苦心孤诣的了,而且技术上也没有什么差错——可是王氏错就错在,她太不了解自己的丈夫,可这也不能怪她,这世上,有几个女人真的了解自己的丈夫呢?

有句老话说: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每个成功男人身后,都有一个了解她的女人,她知道这个男人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知道这个男人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了解男人的女人,所要求的,是男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要命的是,那些女人所认为丈夫应该做的,恰恰是男人做不来也做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