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磨刀一试屠龙技(第5/8页)

……这年我才十八九岁,对革命向往已久,一点也不觉得害怕,但目睹第八镇起义兵士嗜杀旗人老弱妇孺,又不禁触目惊心。我亲眼看到一个老者从屋里被拖出来,一个兵士一刀刺过去。不少旗人住在楚望台旁边,死尸很多,水沟里都是血。我们过去说:不好杀小孩子。那些兵士说:那是旗人。我们说:革命不能随便杀人。他们只回答: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可见这种以民族仇恨为号招的口号已深入一般汉人之心,一旦起事,愤而报复……

旗人老幼遭屠,这事要怪满清落后的兵制。虽然满清在荣禄铁良等人的坚持下,不惜血本打造新军。但又因为害怕新军起事,就调旗兵镇守新军,而这些旗兵,却仍然沿用的是旧时的老体制,就连营房的布置,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旗兵们调防之后拖家携眷,老老少少全都住在兵营里,就连孩子都是出生在兵营里。

满清的旗兵,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利益阶层,男人当了旗兵,不止是领自己一份粮,自己领到的叫男粮,老婆也要领一份,称女粮,孩子还有一份……这些特殊利益阶层,说起来也不过是下层的普通民众,可是革命风潮起处,旗兵首当其冲,沦为了头一桩祭品。

旗兵手里有枪有炮,可是他们的女人孩子,却是赤手空拳,尤其是那些老弱妇孺,更成为革命的重点清除目标。

老幼妇孺杀光了,接着要杀的,就是四散而逃的旗兵。

要尽杀旗人,首先必须要攻下督署,那里是第三十标旗兵的大本营。就在吴兆麟排兵布将的时候,山下一个坏消息传来:

右路军邝名功,蔡济民合攻督署失利,已经退回津水闸布防待命。

听到这个消息,吴兆麟怒不可竭,立即下令:邝功名阵前失机,按律当斩。

取其头颅来见。

吴兆麟终究是个明白人,邝功名、蔡济民双双失利,他只下令杀军官邝功名,却不敢杀党人蔡济民,说到底,革命党真的不好惹啊。

【08.暗夜黑枪糊涂仗】

事实上,武昌首义之夜战,吴兆麟不唯是不敢杀蔡济民,连邝功名最终也“经同人缓颊得免”,意思是说,三军将士一起替邝功名求情,所以吴兆麟也就就坡下驴,权且寄邝功名的头颅在他的脖子上。说到底,吴兆麟也不是跟老邝有什么血海深仇,非要杀他不可,只不过兵行如火,律令如山,战事进展到这一步,每个人做事都已经由不得自己。

而邝功名、蔡济民攻打督署失利,也是事出有因,低估了督署的防范之严密。当时邝功名,蔡济民率众攻取督署后院,而督署为了自身的安全,早已调了兵力,埋伏于都司巷。邝功名,蔡济民二人不知,仍然是按了原来的布署,先派几名兵士在前面侦察前进,大队人马尾随其后,不提防转过都司巷,就遭受到了前方猛烈的机关枪扫射。

在当时,机关枪是比火炮更吓人的武器,机关枪扫射起来,子弹密集如雨不说,还不象火炮那样运作不灵便。再加上夜黑无法视物,前方机关枪一突突,邝功名蔡济名二人,根本就无法前进一步。

不能前进,那就后退好了。

可临战这种事,一旦不能前进,往往是连后退都不可得。邝功名和蔡济民只顾后退,心神错乱,竟然失察于防范,两支小部队堪堪退到恤孤巷时,巷中突然枪声大起,弹雨横飞,当场将两支小部队切断,不知道有多少人当场战死,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平安逃回,就连设伏于恤孤巷的敌人是谁,都没有弄清楚过。

总之,暗夜黑枪,打的就是糊涂仗。

眼见得两军失利,吴兆麟不慌不忙,下达了一道吓人的命令:

火攻!

烧街!

此令一下,霎时间从王府口到都司巷,从水陆街进大龙巷至小菜场,从保安门正街至望山门正街到东辕门,三路同时火起。熊熊的烈焰,将个可怜巴巴的督署衙门笼罩在黑烟之中。

三路熊熊大火,向着督署席卷而来,当时总督瑞瀓惊呆了,心说这革命党人也太凶了,你打不过就快点投降吗,投降了还不误明天早晨开饭,你说大半夜的你放什么火呢,还让不让人家消停了?

就是不让你消停!

此时起义军这边,又来了强援,吴兆麟摩拳擦掌,发誓一定要拿下督署。

【09.横竖只是听个响】

熊秉坤的脑子里,有一个严重的炮队情节。

因为按照共进会与文学社最早发布的作战计划,是由南湖炮队首先发难,然后四面开炮,八面开花,督促各标营响应。可没想到南湖炮队始终是悄无声息,逼得熊秉坤他老人家赤膊上阵,以痰盂马桶大阵杀出兵营,率先赶到了楚望台。但南湖炮队始终未响炮,这事让熊秉坤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