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宿怨之下说传承

李肆御驾亲征期间,李克载以太子身份“见政”,也就是跟随中廷通政使,旁听政事堂和两院议事。李肆交给他的“作业”,本早已完成了,但这段经历又让他有了新的收获,几经修改后,已是成竹在胸。

李克载的“作业”就是设计一套定储体制,刚开始谈时,还因茹喜老妖婆在场而放不开,之后才渐渐进入角色,将他一整套方案提纲挈领地作了描述。

概述而言,李克载的方案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立长,废嫡庶,二是不立幼君,顺位继承,三是引入皇储大议,作为风险保障。

刚介绍完,一边茹喜就桀桀笑了,尽管她明白李肆让她旁听不过是闲心作祟,可李克载的方案实在太过扯淡,她终于忍不住出言讥讽了。

嫡庶之分是华夏正礼,少了这一层,还怎么传承血脉?不立幼君,顺位继承,那就是鼓励皇子乃至叔侄之间夺嫡喽。至于什么皇储大议,皇位之争你死我活,还容得嘴皮子定江山?

“我英华尊奉天道,人人皆一,勿论君民,旧世妻妾之分已不再适用,嫡庶之礼也如主奴部曲之制,就应该废去了。十二年时,父皇下《分家财事诏》,十八年时,父皇与两院修订《皇英民律通例》,确认妻妾并有家产继承权,子女继承家产也不分嫡庶,自此国人纳妾者骤减,便是纳妾,也比照平妻处置,称为夫人……在我英华,嫡庶近废。”

茹喜之前可没注意到英华国中这些民生细节,听到李克载说,英华嫡庶近废,就觉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她完全无法想象出一个妻妾平等,子女不分嫡庶的社会。

“汉唐时,妾婢如奴,宋时妾婢不仅非奴,还有年限,有如雇工。时势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终归是渐渐平等的,嫡庶终归是要废的,终有一日,人不有贵贱之分。尔等满人入华夏,所行的主奴制正是逆势而为。天道可不是缥缈的,在此事上就能看到,上天之下人人皆一,并非是空口虚言,而是上天本就定好的大道。”

李肆借题发挥,又损了茹喜一通。

李克载的作业看似简单,实际非常艰巨。皇室定储问题的社会根基是家庭继承制,正处于新旧世交替的英华,在这方面正面临两项巨大变革,一是婚姻制,一是嫡庶制,这两个问题实际是家庭继承制的两面。

华夏古时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以妻妾之分定嫡庶之分,看这项礼法若是光着落在帝王传承上,就会忽略它的社会根基:家庭继承,实质就是财产继承。

华夏古时,越是农耕社会,越是封闭保守,越讲求嫡子继承和家产保全,以确保附着于土地上的“经济细胞”,也就是家庭,不至于分割得太零碎,变动太剧烈。其实这也是旧世礼法的根基,在此根基下,嫡庶的贵贱之分相当明显。

但随着工商发展,这种体制渐渐有了改变,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宋时期,贵贱之分淡漠,家业变动也越来越频繁,家庭继承的古老传统受到明显冲击。宋代女子参与家产继承的权利比唐时进步了许多,嫡庶观也削弱了很多,妻妾之分虽还牢不可破,可妾已非过往奴婢角色,地位有了很大提升。

这种变革趋势被蒙古人打破,朱明回归农本,浸于理儒,原本向上攀行的家庭继承制被打了回去,重新来过。再到满清,国家权力核心就是主奴制的一个异族群体,社会个体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更谈不上向平等方向演进。

英华崛起,重新接上宋时发展脉络,就出现了李克载所说的这种趋势:嫡庶不分,妾变平妻,所有家庭成员都有权参与财产继承,这个趋势的最大影响,就是男人娶妾再不敢那么随心所欲,娶一个就意味着要分一份家产。

年迈的安国丈安老爷子正为他的家产急心上火,他一旦归西,一大家子妻妾儿女就要把他的安氏商业帝国拆得七零八落……

当然,这个趋势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无名无份的“外妾”开始大量涌现,所谓“外妾”,其实就是李肆前世位面里的二奶。

英华国中女权主义正在崛起,包括李香玉在内的女权主义者们开始推动“一夫一妻无妾制”,她们手握天道之下人人皆一的大义,她们的倡议能彻底解决嫡庶之分的纠纷,西学派所介绍的欧洲各国婚姻制也在给她们撑腰,这股声浪正渐渐兴起。

但李肆清楚,男女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不可能太快到来,甚至百年之内都难成型。原因也很简单,男尊传统太强大。男尊传统是由社会生产力决定的,在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社会生产大潮将人类不分男女,尽数卷进去前,男权社会至少还要持续很久。

在华夏,更有皇帝这个坏榜样存在,一日皇帝不能一夫一妻,国家就不可能真正推行这项制度。就算皇帝有心一夫一妻,也是在拿皇权传承赌博,为国体所不容,因此这不是制度问题,法律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大问题。只有男女平等在文化观念到社会实际,乃至财产根基等各个领域内实现后,才有谈得上一夫一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