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疑云重重(第5/6页)

赵光义微微眯起眼睛,问道:“曹翰将军遇刺,是什么时候的事?”

那人禀道:“三天之前,因为并非涉及我南衙的急事,又因处处缉捕凶手,恐引起有心人注意,所以属下并未借用官驿快马,也不敢亮明南衙身份,只以商贾身份赶来,行路不敢匆忙,所以今日方赶到洛阳。”

赵光义面色攸变:“三天?已经三天了,堂堂朝中重臣遇刺,第二天就该禀报官家的,为什么洛阳这边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那人讶异地道:“什么?魏王千岁和权知开封府尹皇三弟不曾将此事上奏官家么?这个……属下不知……”

魏王德昭和赵光美的确把此事压了下来,因为皇帝此番西巡,是一统中原之后,欢欢喜喜去祭祖先的,这时匆匆报告朝中大臣遇刺身亡于事无补,徒惹官家不快。再者,二人是头一回担任留守汴梁的大事,马上就在自己治下出了这么大的案子,凶手是谁都不知道,官家面前如何交待?二人想着也抓凶手,若能抢在禀报赵匡胤之前抓到凶手,面子上也好看一些,有此顾虑,所以作为监国,暂且压下了此事,不想这却引得本就多疑且心中有鬼的赵光义猜忌起来。

赵光义眼睛转动了几下,又问:“曹将军怎生遇刺?”

那人道:“当日曹将军押运五百铁罗汉返京,在汴河码头时,忽有一位书生持书画献上……”

那小吏原原本本说了一遍,赵光义将经过问了个仔细,挥手让他退下,脸色登时变得更加难看起来。诸将之中,如今和他过从最密切的就是曹翰。曹翰杀神一般的作风甚合赵光义的胃口,请功簿上,他为曹翰的美言也最多,曹翰投桃报李,早已使人送回消息,说是携了大批财物回京,内中精挑细选了十船宝物,是赠与晋王的。

如今他死了,监国竟然不予公开,紧接着就是自己遇刺,行刺的凶手手法相近,都是乔装打扮,借故近身,都是轻如灵猿,来去如风,这岂不是一桩奇事?

大臣遇刺,十年不遇的大事,三日之内在东京、西京接连发生,两个遇刺者之间又有这许多关系,再想到那刺客失手,仓促跃出一身女装,却是男儿身形的人所使的军中大剑,赵光义心中便是一沉:“大哥,为了把皇位留给你的儿子,你真要把兄弟置之于死地么?”

……

杨浩暂住的官邸,听着壁宿含泪述及别后经过,说出水月姑娘惨死的经过,想起那个只会含蓄温柔地向他轻笑的小姑娘,竟然就此身死,杨浩心如针扎,叶大少在一旁嗫着嘴巴,有心想劝壁宿几句,可是瞧见他模样,竟然说不出话来。

壁宿说罢,含泪起身道:“多承大人慨施援手,此恩此德,壁宿铭记心中,壁宿一个刺客,不宜留此为大人招灾,就此告辞。”

杨浩沉声道:“你要去哪里?”

壁宿站住脚步,亢声道:“不杀赵光义此贼,壁宿枉为人也。我会择机,再次行刺!”

杨浩淡淡地道:“你不是他的对手,一次偷袭不成,更难再得机会下手,不想找我帮忙吗?”

壁宿慢慢回身,向他长揖一礼,缓缓地道:“袭杀皇族重臣,塌天之罪。壁宿孤独一人,无牵无挂,大人自有家眷和锦绣前程,有许多兄弟要赖你同图大事,壁宿怎能连累大人?壁宿只恨当初未听大人之言,未与大郎同行,如今遭此无妄之灾,能得大人冒死相救,已是感念不尽,不能再拖大人下水了。”

杨浩一步步向他走去,沉声说道:“昔日你我渡口相逢,两个亡命,奔走西北,如何相依为命,你忘了么?”

“草原上,杨某为毒蛇所噬,命在旦夕,是仗你蛇药才救回一命,你忘了么?”

“自到芦州,我做官也罢、做民也罢、做匪也罢,你鞍前马后,为我奔走,毫无一句怨尤,你忘了么?”

“你忘了,我却没忘,我视你如兄弟,岂是待如走狗?这天下,不差一个晋王,我杨浩,却不想少了你这个兄弟!”

壁宿感动的热泪盈眶,颤声道:“不,大人所图甚大,岂可为壁宿一己之仇轻身赴死,壁宿不敢答应,不能答应。”

杨浩走到面前,举手搭在他的肩上,直视着他道:“你错了,我知道你如今恨比天高,但是我并未想马上与你去报仇。他的武功……着实出乎我的意料,今日我使的剑不趁手,但是他的枪也并非他擅使的武器,以我方才交手情形来看,若是单打独斗,以我现在的武功,还奈何不了他,何况经此一事,他的护卫必然森严,我们纵能得手,也再难全身而退了。我会帮你对付你的仇人,却不是要把我们两个的性命也搭进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若想一击成功,你现在要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