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千古秘传帝王术(第6/9页)

回答了这个问题,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孝庄老太太和康熙明白这个道理:同样的,他们也更清楚,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判断出现了问题,满清才得以破关而入,入主中原。

相反,一个判断明确的民族,是绝无可能给予异族以机会的。

这就是历史的残酷逻辑。

9.两条路线的斗争

孝庄老太太、小康熙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动手了。

可是那即将被玩弄的鳌拜哪里晓得?此时他正忙于国家政务,平反冤假错案。

这个冤假错案,又称“黄白争地案”。

啥叫黄白争地案呢?

话说满洲八旗,有一个镶黄旗,还有一个正白旗。这个镶黄旗是小康熙的爷爷皇太极的嫡系人马,皇太极在世的时候,活得那是相当滋润。而正白旗,则是后来的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下,到得多尔衮出任摄政王的时候,正白旗才真正地抖了起来。

于是多尔衮就说:长期以来,在朝廷之中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正白旗的同志们始终站在正确的路线上,与镶黄旗的左倾冒险主义、右倾逃跑主义、军事激进主义、政治投机主义作坚决的斗争,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朝廷好干部……

所以呢,对正白旗,要提拔重用。

对镶黄旗,要进行严肃的批判,要开他们的学习班,深挖他们错误思想的根源,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镶黄旗的人进了学习班,痛哭流涕地反省自己的错误。正反省着,门外来了一群乞丐:爹,娘!咱家的地让多尔衮划拨给正白旗了。

多尔衮取消了镶黄旗的地,把这些地都分给了正白旗,说透了就是给了多尔衮自己。

但是多尔衮还是给了镶黄旗的人以出路的,又新分给了他们一些地。

这些地,有的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正北,有的在呼伦湖和贝尔湖的水下面,还没有升到陆地上来。所以呢,皇太极的手下拖儿带女,总计30万人转行成为乞丐。

但是这些乞丐,个个跟孝庄一家都是铁打的交情,于是经常有乞丐进宫,问候孝庄老太太的身体健康:太后吉祥,好久不见了。孩子他爹新近要了两个窝窝头,请太后品尝品尝……

总之,闹得很不像话。

当小顺治把家搬到北京城里的时候,正白旗大批上访人员亦步亦趋,一边要饭,一边喊冤。于是多尔衮指示说:现在我们各级领导,要严厉打击越级上访与非法上访案件。

但是上访人员是越来越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正在关注着,忽有一个太监生孙东西出列,曰:据臣多年的研究,上访人员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精神病…

让这个太监生一搅和,局面更加乱成一团糟。

临到了鳌拜主持朝政,镶黄旗的上访人员愈发地鼓噪。因为这些上访人员和鳌拜一样,都是小康熙的老家臣。以前是多尔衮摄政,把这些上访人员或抓或关,就连老干部鳌拜都遭受到了多尔衮的政治迫害,三次险些丢命。现在老干部鳌拜被解放了,主持工作了,镶黄旗的冤假错案,也应该平反了吧?

但是鳌拜知道,冤案的平反,从来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当年多尔衮手下的造反派们,现在多数已经进入了领导班子,窃据了重要领导岗位……比如说在辅政的领导班子中,就有一个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头儿。

所以给镶黄旗平反这件事,也就不好办了。

鳌拜说: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

10.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为了争取造反起家而进入辅政班子的苏克萨哈,鳌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听说苏克萨哈家里有个丫头嫁不出去,鳌拜二话不说,立即用了一顶华丽的轿子将那个丫头抬回来。不由分说,硬是塞给了自己的儿子。两家联姻了,事情应该好办了吧?

没那事。

苏克萨哈,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头一个是户部尚书苏纳海,正白旗出身。第二个是直隶总督朱昌祚,汉军镶白旗。第三个是保定巡抚王登,汉军镶白旗。这老哥仨,都是当年镶黄旗冤案的受益者,镶黄旗被枪走的那些地,如今都在他们家里呢!

所以他们坚决反对平反冤案。

苏纳海说:太监生孙东西说了,上访人员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精神病。

朱昌祚说:要打击非法上访,要警惕民间恐怖主义行动。

鳌拜不敢怠慢,立即进宫。孝庄老太太说:阿拜啊,你要立即把这些混入朝廷中的造反派清理出去,纯洁组织。

鳌拜:领命。

孝庄老太太:……还有,皇上是明君,心慈手软,所以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