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邀五公齐瞻年节礼 对空房捧读绝情诗(第3/6页)

“居家友聚,议论国事朝政,实乃朝廷大忌,诸位还是谨慎些个。”

虑着镇国公的声威,他这一说,众人再也不敢造次。许从成本是打不灭吹不熄的逗人灯,哪肯闲着?遂转了话题儿,又指着礼盒儿言道:

“大家猜猜,这礼盒儿里装的是啥?”

“银锭。”有人回答。

李高上前掇了掇,道:“并不沉的。”

“那就不是银锭了,”许从成说,“咱看也猜详不出,干脆,还是请武清伯打开,咱们一睹为快。”

众人一齐说好,武清伯满面笑容走近前来,看着系在礼盒儿外头的彩带及绸花,已是喜不自胜。李高递给他一把剪刀,要他把彩带剪开。武清伯舍不得剪,硬是笨手笨脚去解那彩带的结子,弄了半天才解开,待他打开层层包装,把最后一层绸布揭开时,一直站在一旁围观的王公大僚们,顿时都傻了眼。

盒子里躺着的是一把砌刀。

武清伯是泥瓦匠出身,李太后派万和来给他送来一把砌刀,在场的人没有谁不明白李太后的良苦用心:她要他的父亲不要忘本。

“咦,怎么会是这个?”许从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武清伯与李高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地对视一眼,站在礼盒儿跟前,恍若两根木桩。除夕这天上午,张居正仍乘轿到内阁转了一趟。京师各衙门年节放假从腊月二十八至翌年正月十六,期间除值守人员每日点卯以应必须,各衙门例不办公。张居正难得有几天清闲,但心中对国事仍放心不下。托老天爷的福,他自上任首辅两年多来,域内风调雨顺,长江、黄河与淮河都未曾有水患发生。北方九边,从陕西榆林到辽东朵颜三卫,这数千里的防线,除秋上偶尔有小股鞑靼与色目骠骑越境劫掠牛羊外,亦无大的战事发生。连续两个半年,南方水田北方旱地都有好收成,因此各府州县征收粮课没有出现拖欠现象,且州仓府库粮满为患。累年的积欠除万历元年减免一次外,第二年又酌情对河南、山西、湖广与河北等历年受灾较多因之积欠也多的省份再减免一次,如今积欠已基本清理完毕。隆庆时期六年都做不成的事情,张居正花两年时间就大功告成。朝廷手中有粮,老百姓又都得到实惠,因此耕夫野老一般庶民无不夸赞万历新政的好处。再加上子粒田征税以及全国十大税关的改制,屯边与马政的改革,宫中皇室用度的削减以及两京各大衙门裁汰冗员节缩开支等财政举措,使国库的银两大幅增加。仅万历二年一年,与隆庆六年相比节约下来的银两就达三百万两之巨,再加上新增收的五百多万两税银,张居正的挚友王国光,终于从大明王朝近两百年来最穷的一个户部尚书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最富有的大司徒。今年秋天,张居正决定给全国官员提高年薪的折俸。过去折俸,四品以上官员是三分银,七分铜钞,五品以下官员是四分银六分铜钞,如今倒了过来——四品以上官员是七分银三分铜钞,五品以下官员是八分银两分铜钞,须知铜钞因造得铸得太多太滥,根本不值钱。官员们薪俸拿到的现银多了,无异于提高了俸酬,中小官吏得到的实惠犹多,因之也是一片赞誉。总之,这个春节物阜民丰,南北东西到处一片喜气洋洋。

张居正心里清楚,这种局面的取得,是李太后与小皇上对他言听计从的结果。“内阁每有一议,皇上即下一旨”,这种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乃是万历新政得以展布的稳固基石。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富国强兵的梦想初见端倪,张居正初登首辅高位的戒慎之心不但没有松弛,反而更加强烈了。历史上功亏一篑的前车之鉴太多。眼下的局势虽然对他有利,明枪没有了,但暗箭随处都是。此情之下,他不敢稍有疏忽,正是有这种警惕心与紧迫感,年三十他也在家呆不住,仍想着要到内阁走走。

因今日只是巡视而无实际的事儿,张居正在路上便是从容不迫,待到内阁院子里落轿时,已过了巳时。他刚走进内阁,忽见吕调阳对面的一间值房门已开启,那是新增补的内阁辅臣张四维的值房。说到张四维入阁,这里头还有一段故事:戚继光告御状不几天,李太后曾召见玉娘,两人说闲话时谈及张居正为国事操劳恨无分身之术,李太后当时就让容儿传她的懿旨,让张居正再挑一两个辅臣,随他人阁办事。张居正得到这道旨意,内心感谢李太后与小皇上对他的关心,但在推荐辅臣的人选上,他却颇费踌躇。他心中有三个人选,一个是詹事府詹事申辅时,一个是礼部左侍郎许国,还有一个就是礼部尚书张四维,这三个人都在他为小皇上精心挑选的六个经筵讲师之中。这三个人,申辅时是状元出身,学问道德都为士林推重;许国资历稍浅,却也是有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