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篡立北辽(第4/6页)

童贯一听,当即命赵良嗣投书给李处温,密约投宋灭辽之事。

赵良嗣遂写信一封:“窃以天厌契丹,自取颠覆,兵连祸结,今旧君未还,新主孤立。当年你我于北极庙中洒酒祭天,以归宋灭辽为誓,倏忽十年,未能如愿。天下扰攘,女真势锐如摧枯拉朽,契丹五京已亡四京,区区弱燕,焉能自保?而今女真乘全胜之势,对南京孤城虎视眈眈,为之奈何?此正乃契丹运尽天亡之时也。今幸我北宋朝廷遣大臣领兵百万将临南京,伐罪吊民。当下之计,莫若劝诱新君以全燕之地来献于朝廷,以安自身且保骨肉之上策也。如新君执迷不悟,及左右用事之人不明于祸福,请阁下密结豪杰拘囚首虏,壶浆箪食开门迎降,使阁下世享富贵,长守全燕,以伸前日之志。此千载难逢之良机,不可坐失也。”

李处温一见,正中下怀,急忙令儿子李奭回帛书一封:“自别以来,与君不得相见,每到宴饮之时,则必思之!当年北极庙之誓,犹历历在目也。今幽燕孤危将亡,甚于累卵,无计可解其纷难也。夙夜不寐,遂怀履薄临深之惧。今蒙先生好意,当虏皇太后萧菩贤等人,挟南京百姓,以完燕之地归于大宋,吾于此地为内应,只待王师一到,便开门迎降。此时,你我亦得相见也。”

李处温派易州的赵履仁前往北宋,与赵良嗣联络,并以金帛回赠。同时为了两全之计,又与北面的金兵私通,欲为金兵的内应。

二十四日,耶律淳的病情越来越重。回离保与耶律大石假称皇帝有诏,命众臣到病床前侍疾,想在李处温奉命前来时将其擒获。狡猾的李处温自知不妙,拒不奉诏,并偷偷地聚集二千名武勇军,说自己是奉密旨以防他变。当天夜间耶律淳病死,回离保、耶律大石等人决定秘不发丧。却先集合三千人马,全副武装,列阵于广场之上,然后召集众大臣,议立萧菩贤为皇太后,主管军国大事,然后迎天秦王耶律定为帝。同意的,皆要签名划押,大臣们见周围布满了杀气腾腾的士兵,哪有敢反对的。萧菩贤遂即位于耶律淳的灵柩前,改元德兴。

萧菩贤僭位,李处温没有积极拥立,萧菩贤非常不满,因当时乃多难之秋,只好赦了他的死罪。回离保拥立萧菩贤有功,受到重用。回离保遂以萧菩贤之命,从李处温的手中追回了蕃汉马步军都元帅的大印,削了他的兵权。并大肆排挤李处温的同党。其弟李处能感觉到大祸临头,害怕祸及自身,为了自保性命,到龙云寺落发为僧去了。

不久,永清人傅遵说被辽兵擒获,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举报了李处温父子派遣赵履仁阴谋通宋之事。

李处温父子被擒拿入狱。

李处温对萧菩贤辩解说:“臣父子对天赐皇帝有定策之功,即使有罪,宜数世宽宥,此番之祸,皆是回离保嫉贤妒能,指使他人诬陷微臣,臣不应因谗获罪。请皇太后明察。”

萧菩贤说:“本来天赐皇帝可以象周公一样,永享亲贤之名于后世!而今却白白担了一个任人不贤的恶名。影响天赐皇帝声誉的,都是你父子二人之过也。”

李处温默然不语,半晌才说:“臣即使无功于社稷,但也不至于有过啊!请皇太后免臣一死。”

萧菩贤厉声骂道:“你有数罪,却如此厚颜无耻地妄言自己无罪。天祚避难夹山,你身为辽国重臣,却不去迎回圣驾,此一罪也;竭力劝皇叔耶律淳僭号立国,此二罪也;诋讦君父,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此三罪也;天祚帝传来檄书,你却主张”迎秦拒湘“,此四罪也;不谋守燕而阴谋降宋,此为五罪也;不顾民族大义,暗通金国,此六罪也;任人唯亲,常怀一已之私,此七罪也;大肆收受贿赂,此八罪也。罪状条条属实,罪不容赦。”

李处温无言以对,遂被赐死,他的儿子李奭被凌迟处斩。并籍没其全部家产,得金钱十万余贯,金银珠玉无数,这些财产,都是李处温在当太傅几个月的时间里,收受贿赂所得。

当初,李处温劝立魏王僭号,以图恩宠。及魏王死后,又恐辽国将亡,故此北通金国,南结童贯,愿挟萧菩贤献城而降,李处温本为自身所谋,而今却反为其害。此乃投机之人的可悲下场。

得到耶律淳的死迅,童贯和蔡京再一次怂恿宋徽宗出兵北辽,于是组织各路大军二十万,九月于三关会齐。北宋对北辽发动了第二次进攻,童贯仍然是主帅,主将却换成了刘延庆。

刘延庆,北宋保安军人。出身将帅之家,雄豪勇猛,跟随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多次立有战功,曾任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宣和四年,被委任为宣抚都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