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东亚上空战云弥漫,1894年就这样过去了。

海城的第三师团历尽苦战,朝鲜各地的东学党起义逐渐衰微。

袁世凯和周馥不断地搬迁总部,从九连城移到凤凰城,又从辽阳迁往新民府。

“这名称有毛病!”袁世凯苦笑道。

兵站总部现在叫“转运局”,他觉得这名称的含义就是让人不断地搬迁。

“全跑局”——袁世凯给弟弟袁世彤的信上这么写着。

他接着写道:“平壤溃后,兵无战志。”

日军的冬季作战只有攻打海城一役。由于山县有朋被免职,再也不会有严寒之下的战事了。

“从山海关打到北京。”山县的这一设想绝不是幻想。如袁世凯所说,清军已失去斗志,阻碍进攻的只有严寒而已,这设想成功的把握非常大。伊藤和陆奥也都清楚这一点。他们反对,是因为害怕一役成功而全局失败。不管日军多么强,兵力毕竟有限,战费也并不十分充裕,所以,必须抓住一个适当的时机,接受媾和。

倘若从山海关进攻北京,必然引起恐慌,清朝很可能崩溃,那就会失掉媾和的对手,日本岂不就骑虎难下了?所向无敌,到哪里是止境呢?当时日本力量所能经营的范围很有限。

对方倒下去可就糟了,山县的设想正是有这种危险性。

清朝一旦崩溃,为难的不仅是交战国日本,列强也一样。没有了可以缔结各种有利条约的清政府,列强也就不方便了。所以日军进逼山海关,列强肯定要强烈干涉。

陆奥所担心的,是列强干涉会使战争成果归于乌有。尽管用炮弹打赢了战争,可是从全局看来,等于失败。

北京朝廷派刘坤一为钦差大臣,担当山海关防务。刘坤一是湖南新宁人。新宁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产生过江忠源等猛将。刘坤一也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立功,由江西巡抚升为两广总督,又升为两江总督。他属于曾国藩和江忠源所创建的湘军系统。左宗棠死后,刘坤一就成为湘军的最高统帅。

李鸿章的北洋军作战不利,因而清廷起用了湘军。

另一方面,恭亲王和李鸿章进行的地下求和,多少有了些眉目。尽管朝廷中的一些文官口口声声主战,但仅凭一张嘴是无法取胜的。他们没有指挥军队的能力。

“不懂战争的人没有资格侈谈战争。”李鸿章双眉紧锁,极不高兴地自言自语。

从德璀琳的访日之行,李鸿章看出了日本盛气凌人的架势。他同恭亲王商议,要挑选一个有职有权的官员,将来做媾和的使节。

“其实,你最合适,既同法国打过交道,又同俄国打过交道。”恭亲王向李鸿章说道。

李鸿章面露难色,处理战败的事他再也不想沾边儿了。

“你饶了我吧,谈判需要有韧性,我老了,无能为力了……”

“你说的倒是实在话……”

恭亲王看了一眼李鸿章的脖颈,据说这个部位的皮肤最反映人的年龄。李鸿章确实是老了。

恭亲王忽然想起裕达老人的话,心里暗想:李鸿章若是再年轻一些,大清江山就危险了。照现在这个年纪,他没有创造一个新王朝的精力了。李鸿章的年龄,对于清王朝也许是一种幸运吧。

“那就这两个人吧……”

他们选定的是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和湖南巡抚邵友濂。

张荫桓是广东人,不是科举出身,而是用巨款捐来的官。现任驻美国、秘鲁、西班牙三国公使,在外交方面很有才干。邵友濂接任著名巡抚刘铭传之职,已经当了三年多的台湾巡抚。父亲邵灿是漕运总督,为官正直,备受推崇。

“这次可不要再有疏漏。”恭亲王说道。

“我已经告诉经办人员,多多注意手续问题。”

德璀琳去日本,日本借口手续问题,不承认他的代表资格。有了不愉快的教训,这次李鸿章十分慎重。他将任命通知了驻北京的美国公使田贝。

田贝又让驻东京的美国公使谭恩把清政府的意向传达给日本政府。清政府希望会谈地点在长崎,并提议,日本任命全权委员之日为双方停战之日。

日本政府全拒绝了。

会谈地点在长崎,需要从大本营所在地广岛特意去那里。日本是战胜国,有权力召来战败国,所以,地点必须在广岛。日本政府拒绝休战,会谈中也不能休战。

中国委员于1月26日从上海出发。

次日,在大本营召开御前会议,陆奥外相对早就准备好的媾和条件草案做了说明。出席会议的有小松宫亲王、伊藤首相、山县陆相、西乡海相、桦山军令部长、川上参谋次长、陆奥外相七人。

其他内阁成员均在东京,陆奥已经对他们做好了工作。

媾和条约草案包括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赔偿战费、修订通商条约等。桦山军令部长提出应增加割让山东半岛,但他并不十分坚持,所以未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