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旅顺失陷

1

旅顺也失陷了,日期是11月21日。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的尖端,是联结朝鲜和中国的一条回廊。唐代向在鸭绿江上游建都的渤海国遣派使节,也是从辽东半岛渡到对岸的山东半岛,然后再前往唐都长安。公元765年,日本朝廷派高元度去迎回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人就是由渤海国的正使陪同走这条路线。旅顺是“旅途之顺路”的意思。

旅途之顺路,也是进攻的顺路。旅顺的失陷,使整个辽东半岛落入日本之手,也意味着日本可以涉足对岸的山东半岛。清军在山东半岛上设有海军基地威海卫,那里若抵挡不住,日军就会直捣天津、北京和直隶平原。

“必须守住旅顺。”清朝当局防守之意颇强烈。

清廷的焦虑心情,从11月21日发出的电文中可见一斑——

因旅顺防务紧要,电饬李鸿章身亲巡历,激励守御,迄今旬日,不见一字复奏。此外,电询饬查之件,亦多无电复。当此军情万紧之时,岂容如此玩误?现在旅防(旅顺之防务)日危,该督(李鸿章)更无筹划,但付之焦急二字……

十天前拍去电报,竟不见一字复电,纯系玩忽职守,使朝廷大为恼火。不过,朝廷电报所督促的,都是些办不到的事情。

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已于10月18日率舰队移至威海卫。威海卫同旅顺不同,没有船坞,不能修理军舰。尚未修复的“定远号”和“来远号”只好留在旅顺,而北京来电催促把二舰急速带出。

“倘两船有失,即将丁汝昌军前正法。”

——电文极其严厉。

电文到日,两舰已开出旅顺,前往威海卫。

电报还督促认真考虑向旅顺运送援兵之事。

在辽东登陆的日本第二军是一支精锐部队,一鼓作气攻下金州、大连、旅顺,而第一军越过鸭绿江之后,似乎有些气力不济了。他们从占领的城市向外走出一步,就会遭到清军变装的游击队和与之相配合的农民的袭击。出城侦察的日军往往被打得缩回城里。

日军占领旅顺后,不但杀害清兵,还大肆屠杀一般市民和妇女、儿童。军卒窪田仲藏在他的《从军日记》中写道:

看见中国兵真想把他剁成碎末,看见了旅顺城中人,也想全部杀掉。道路之上尽是死人,行走更加不便。居民皆被杀死,每户大约三至五六人,血流满地,臭气难闻。

旅顺有各国的海军军人和新闻记者,这次大屠杀立刻被报道给全世界。

《纽约世界报》报道日军屠杀了非战斗人员六万人,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外衣的怪兽,如今它摘掉假面具,露出了野蛮本相。”

英国的国际法专家霍兰德博士是亲日派,但对于旅顺大屠杀事件,他严厉地批判了日军的暴行。他说:

当时日本官兵之行为实乃逸出常态。即使彼等在旅顺口堡垒外发现同胞被割断之尸体,借口清军先有如此残忍之行为,亦不足为彼等之暴行辩解。除战胜之第一日而外,彼等自次日起连续四天残酷屠杀非战斗人员,尤其是妇女、儿童。正在服役之欧洲军人及特别通讯员等目睹惨状,却无由制止,只有作呕。

这一事件的影响时间很长。正值日、美之间进行新约谈判,美国国务卿召见日本栗野公使,警告说:“旅顺事件如属实,条约将难以得到上院批准。”

栗野公使急报本国,陆奥外相电训:

旅顺口事件,虽不至于如传闻,但可能多少有无益之杀戮。然而,帝国士兵在他处之举动则经常博得称赞,此次事件,确信由某种原因引起激愤所致。被杀者之多数并非无辜平民,乃脱掉军服之清兵。在此类事件尚未旁生枝节之前,望迅速施展手段,早日使新约获上院通过。

陆奥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多少有无益之杀戮”。

“多少”二字,是非常暧昧的表达方法,并且用被害者并不是非战斗人员来辩解。

旅顺的残暴行为是外国人亲眼看见的,想掩饰也不可能。英国海员报道了日本兵用刺刀戳穿妇女胸部,接着戳穿婴儿腹部并高高挑起的事实。英国《泰晤士报》就日军残害战俘、杀害非战斗人员尤其是妇女的事实,质问陆奥外相:“日本政府准备如何处理?”

日本政府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