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闵泳骏是兵曹判书,即国防大臣,他的“借兵论”最先在5月16日的阁僚会议上提出,但遭到否定。依据中日《天津条约》,如果中国出兵,日本也将出兵。这样一来,朝鲜国土必将被蹂躏,与其如此,不如接受东学党的要求,处罚贪官污吏,改革政治,解决当前的紧迫问题。——反对借兵者也振振有词。

不过,应允掀起暴乱的东学党的要求,就是屈服于叛军,不啻现行体制的崩溃。东学党气势正盛,即使政府想妥协,他们会同意吗?这是毫无把握的。再说,谁去谈判呢?

闵泳骏至少唱了半个月的借兵论,并且不断地和袁世凯联系。袁世凯最怕的是日本出兵,而他的主子李鸿章怕得更厉害。

李鸿章一再指示袁世凯:“要注意日本的动向。”

袁世凯从大鸟公使那里得到的印象是:“日本对中国极其友善。”这是他把同大鸟圭介个人的关系与同日本政府的关系混同了。

袁世凯将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他的意见电告本国。日期是6月1日。

这一天,日本公使馆书记官郑永邦会晤袁世凯。

郑永邦,这是个中国名字,但他是纯粹的日本人,并且是日本的外交官。他的祖辈从中国来到长崎,几代人都以“通事”为业。袁世凯会见郑永邦时,总觉得格外亲切。

代理公使杉村深知袁世凯的这种心情,故意让郑永邦同他接近。杉村认为,郑永邦的话容易为袁世凯所接受。

“血浓于水”,这一古老的信念,在袁世凯的意识中是存在的。他认为身上流着汉族血液的郑永邦,不会做出损害祖先的祖国——中国的事情。他甚至还以为,郑永邦肯定会瞒着上司采取一些有利于中国的措施。

明治初年,正是日本国家意识高涨的时期。身上流着外国人血液的郑永邦,绝不似袁世凯所想象的那么单纯。郑永邦正因为有这么个姓氏,所以才更想当一个比谁都爱国的日本人。

他会晤袁世凯,是把日本的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他清楚自己的使命:利用袁世凯对他的亲近感,摆布袁世凯,使之做出符合日本利益的事情。尽管同袁世凯会晤时也会做出表示亲密的举动,但他忘不了上司交给他的任务——让中国出兵。

如果清廷接受朝鲜的派兵请求,那么,根据中日《天津条约》,日本也可以出兵。所以,日本非常希望中国表明出兵的态度。中国方面害怕招致日本大量派兵,引起军事冲突,所以对朝鲜的请求总是采取慎重的态度。袁世凯想预先了解一下日本对中国出兵做何反应。他知道,直接去问日本外交官,人家是不会说出实情来的。

袁世凯盼望着郑永邦。

恰好在这时,郑永邦上门来了。他问道:“中国政府为什么不出兵?”

“《老子》一书中不是说过:‘兵乃不祥之器。’用兵必须十分慎重,否则……”袁世凯抑制住激烈的心跳说道。他真想说,现在正担心日本的态度呢。

“朝鲜国内,已经没有制伏东学军的力量了。东学党之乱这么长期地拖延下去,对商业贸易也会有妨碍。中国商人在这里不少,日本商人近来也明显地增多了……日本方面,不论什么情况,都希望朝鲜的内乱能够平息。朝鲜若能靠自力平定内乱,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自身力量不够,别的国家支援它一下,我认为对日本也是有利的。”郑永邦说道。

“怎么,你似乎在催促我出兵?”

“我真想催促你一下!”

“即使你不说,我们也有这种准备。”

“噢,准备了?”

“嗯,随时都可以发兵……朝鲜恢复和平、能够做买卖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噢?这是真的吗?”

“东学党本是一群乌合之众,但他们的领导人里有几个比较难对付,所以才取得一点点胜利。而且,朝鲜政府军也太软弱了。一般说来,军队是打胜不打败……东学军败上一次,就将不可收拾。”

“真希望他们快点儿完蛋!”

“刚才我不是说那个日子不远了吗?哈哈哈……”

袁世凯竟把相当重要的机密泄露给别国公使馆的书记官。

郑永邦回到公使馆,立刻把这消息报告给杉村代理公使。

“干得漂亮!”杉村满意地点头称赞,“用不用我明天亲自去一趟,再确认一下?”

郑永邦在袁世凯的头脑里留下一个印象:中国出兵朝鲜,日本政府决不反对。那天,袁世凯向李鸿章报告了同郑永邦的谈话内容。郑永邦当时还故意发了几句牢骚:“日本国内闹得一塌糊涂,简直糟透了!”

伊藤内阁和反对派之间在国会内外的攻防战日益加剧,确是事实。

“日本国内多事,顾不上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