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战:法萨罗与塔普苏斯(第9/12页)

现在,命令下达,要他们放下在坎帕尼亚放逸的生活,要他们登船赴西西里再度投入战场,而其艰苦必然不下于西班牙及色萨利之战。于是,那松弛过久而现在突然拉紧的缰绳一下子挣断了。士兵拒绝从命,除非先将许诺的犒赏交给他们;他们卑视并拒绝恺撒派来的军官,甚至向他们丢石头。为了熄灭这将要爆发的叛乱,军官们答应增加犒赏,但这种允诺不但无用,而且成群的士兵集体出发,要去见首都的将军,讨取犒赏。几个意图阻止的军官因以被杀。

情势危急。恺撒令留守城中的少数士兵仍据各城门,以免很可能发生的掠夺,然后他突然出现在愤怒的兵群中,问他们想要什么。“遣散!”他们叫道。立刻,他们的要求就获得允许。恺撒接着说,关于他许诺的胜利后犒赏,以及他虽未宣布但实已决定的土地配给,他们可以在他和其他战士得胜之日立刻向他申请。但胜利的本身他们却无份,因为他们在胜利之前即已遣散。

叛变者未料事情有这样的转机。他们原以为自己是非洲之役必不可缺的精英,他们之要求遣散,只为的是得到拒绝,再以此增加自己的身价。现在,他们竟然不是不可或缺的了,因之信心大为动摇;现在他们尴尬得不知如何把谈判拉回他们意图中的渠道;他们忘记了对恺撒的效忠,而恺撒竟然仍忠守他的诺言,令他们深感惭愧,更且,他现在不但没有收回以前的承诺,更把承诺加添;而当他们的同志得胜之时,他们却只能作为旁观的“老百姓”,此情何堪!因为这一棒把他们往日辉煌的战士自尊心全部摧毁;除却这种种冲击之外,还有更不可抗御的一种力量,那就是将军本身的在场,那种感动是无法说明的——士兵们默然而立,不知所措,终至于齐声哭喊,要求允许他们再度成为恺撒的战士。恺撒待他们的恳求达于顶峰的时候,答应了他们,但兵变头目的胜利犒赏则被减去三分之一。历史上从未见过更大的心理杰作,也没有见过更完全的成功。

恺撒出兵非洲 茹斯比那的冲突

这次的兵变损及非洲之役,至少将此役的开始拖延了相当长的时间。当恺撒到达登船港口利利俾的时候,议定前往非洲的十个军团准备工作尚差甚远,而有战斗经验的部队则落在最后。当恺撒率军出海的时候,只有六个军团(五个为新兵)及必要装备和船只。

敌军舰队泊在迦太基湾前的一个海岛的岸边,因秋季大风而无法出击恺撒船队,但这场风暴也吹散了恺撒的舰队;当他乘机于哈德卢密塔姆(苏萨)附近登陆时,能够随之登陆的只有三千人——大部分为新兵——及骑兵一百五十人。他想攻取哈德卢密塔姆,却因守军甚强而不克,但他取得了两个相邻的海港,茹斯比那(苏萨附近的莫纳斯提尔)和小雷普帝斯。在这里他扎营,但他的处境是如此不安全,以致他让骑兵留在船上,船只则供足水源,随时准备出航,以便遭受优势敌军攻击时立即登船。然而,正在这时被风驱散的船只已循路抵达。

庞培部队的活动使恺撒部队严重缺粮,因而第二天恺撒便率三个军团向内地探险。但在茹斯比那不远处就遭拉比努斯的部队攻击——他们的目的是将恺撒逐离岸边。拉比努斯只有骑兵与弓箭手,恺撒则几乎只有步兵,因之后者未久即受包围,暴露于敌人的箭矢之下,而不能有效反击。无疑,全线的调动再度松缓了两翼的压力,而勇猛的攻击也挽救了军人的荣誉。但撤退是不可免的,而设若茹斯比那不这般接近,摩尔人的标枪可能又会造成帕提亚人的弓箭在卡雷所造成的惨烈战史。

恺撒在茹斯比那的态势

这新的战术令人心寒,恺撒看出未来战争的艰困,不再让他未经历练的部队冒生死之险,只待老兵抵达。休战时间则用以准备长程武器,以对付敌人。他把船员配备为轻骑兵与弓箭手,所以效果不佳。但他却将阿特拉斯山向撒哈拉方向南走的山坡中的盖图利各游牧部族发动起来,使他们反对朱巴王。马略与苏拉时期的攻击甚至深及这些部族,他们深恨庞培,因为庞培使他们成为努米底亚人的属民;他们倾向恺撒,因为恺撒是马略的继承人,而朱古达之役他们仍记忆犹新。毛里塔尼亚二王丹吉尔的博古德与依尔的博胡斯,是朱巴的自然敌人,在某种程度上也久来是恺撒的同盟。此外,在朱巴国土与博胡斯国土之邻接区,还有喀提林派的最后一人在延荡,此乃普布利乌斯·西提乌斯。十八年前,他从一个破产的意大利商人变作毛里塔尼亚的强盗头子,自此以后,在利比亚人的斗争中即取得声望与党徒。博胡斯与西提乌斯合攻努米底亚,占据其重镇锡尔塔,他们的攻击,再加上盖图利人的,乃迫使朱巴王不得不将部分兵力调至南方与西方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