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迦太基(第3/8页)

利比—腓尼基人

除此之外,在非洲的腓尼基人,或所谓的利比—腓尼基人,也臣服于迦太基。这些人的区域一方面是由迦太基派遣出去,在非洲整个北岸和部分西北岸殖民的小殖民地——这一定并非不重要的,因为只在大西洋沿岸就同时有三万此类殖民者——另一方面,则是旧有的腓尼基殖民区,尤其是在现在的君士坦丁省与突尼斯的贝利克,如希波(即后来所称为的里吉乌斯)、哈德卢密塔姆(苏萨)、小雷普帝斯(在苏萨南方)——腓尼基人在非洲的第二大城——塔普苏斯(在同一区)和大雷普帝斯(的黎波里以西之拉布达)。这些城镇究竟是因寻求保护,以防昔兰尼人和努米底亚人的侵扰,或被迫臣服,现在已无法确知;可以确定的是,即使在官方文件上,他们也被称作迦太基的属民;他们都把城墙拉倒了,都要向迦太基进贡,向迦太基提供部队。不过他们可能不参加兵役的征集,也不缴纳地租,只是供应定量的人员与金钱。例如小雷普帝斯就每年缴三百六十五塔兰特的巨款(合89843英镑);再者,在属民与迦太基人之间有法律上的平等,可以以平等条件互通婚姻。只有乌提卡逃脱此种命运,仍保留城墙及独立;或许这并非由于其本身武力,而是由于迦太基人对他们古代的保护者的敬意;事实上,迦太基人对这种关系保有深厚的情感,跟希腊人的冷漠形成明显的对比。即使在跟外国人的交涉上,“迦太基与乌提卡”也经常并列,做联名承诺;当然,这并不排除“新城”对乌提卡的霸权。如此,提尔人的工厂就变作了北非帝国的首都;此帝国从的黎波里沙漠伸向大西洋,在西方(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采取占领方式,而止于沿岸带状地区,在东方(目前君士坦丁与突尼斯各地区)则伸向内陆,并不断向南拓展其边界。迦太基人,如一位古代作者所说,由提尔人变作利比亚人了;腓尼基文明盛行于利比亚,正如亚历山大之役以后希腊文明盛行于小亚细亚与叙利亚,只是浓度不同。游牧民族的酋长宫廷中,采用腓尼基的语言与文字,其他较为文明的土著也采用腓尼基字母供本身语文之用;但腓尼基人并不想把他们完全腓尼基化,因为这踉腓尼基的民族性格与政策不合。

在迦太基变为利比亚首府的时代,不允许断然的改变,因此其变化无疑是逐渐的。在改革者中我们只提一提汉诺;他只能说是完成了新体制,此体制的实施大约在罗马纪元四世纪和五世纪。

与迦太基的兴起并行的是腓尼基人祖国——西顿,尤其是提尔——诸大城的衰落;这一方面是由内在的骚乱,另一方面是因外来的灾祸,尤其是罗马纪元一、二、五世纪分别为亚述王、尼布甲尼撒和亚历山大所围攻。提尔的高贵家族及古老工厂大部分都迁到安全而繁荣的新城,带去了他们的智慧、资本与传统。在迦太基人跟罗马人接触之际,迦太基已断然成为迦南人的第一大城,正如罗马已是拉丁姆诸社团中的第一社团。

迦太基的海军力量

但利比亚帝国只是迦太基国力的一半;在同一时期,它的海域与殖民势力已经获得了同等成就。

西班牙

在西班牙,腓尼基人的主要据点是提尔人在加迪兹的早期殖民地。此外,在此地东西两方,他们有一连串的工厂,内陆则有银矿,因此他们几乎据有现今安达卢西亚与格拉纳达之地,或至少是这些省份的滨海地区。他们并不想同好战的当地人争夺内陆区域,能够拥有矿脉和运销商品、贝壳与其他渔产的根据地,他们已感满足;何况即使这些滨海据点,他们要抵抗邻族的排挤已有困难。这些据点的保有权可能并不在迦太基人手上,而在提尔人手上,而加迪兹进贡的对象也不是迦太基;然而在实际上,加迪兹人也像所有的西部腓尼基人一样,受着迦太基霸权的保护,这可以从迦太基派遣的援军及在加迪兹西边设立的迦太基人商业殖民地看出。再者,即使在很早的时期,伊维萨岛和巴利阿里也已被迦太基人占据;其目的有二,一为渔业,一为对抗马塞利亚人的前进据点,在这些据点,跟彼等常有猛烈冲突。

萨丁尼亚

相同的方式,在罗马纪元二世纪末,迦太基人在萨丁尼亚立足,而此处所遭受的待遇也正跟利比亚相同。本地人向内陆山区撤退,以逃避做农奴的命运,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则在卡拉里斯(卡利亚里)及其他据点建立,而海岸的沃土则在由利比亚迁入的农民手中结实累累。

西西里

在西西里,墨西拿海峡和该岛东半部,早期即落入希腊人之手;但腓尼基人在迦太基人的协助下,一方面保住了邻近的一些小岛,如埃加迪、梅利塔、高罗斯、科西拉(马耳他的殖民区则特别富裕繁荣);另一方面则保住了西西里西岸和西北岸,从这里,他们早期经由莫提亚跟非洲联系,后来则经由利利俾,跟萨丁尼亚的联系则经由巴勒莫和索伦图姆。该岛内陆,则仍留在伊利米、西坎和西塞尔人之手。在希腊人的进一步推进受到遏止之后,该岛就保持住相对的和平,甚至后来波斯人唆使迦太基人反对岛上的希腊邻居(公元前480),都未能将此和平长期破坏。这和平,整个说来,一直延续到希腊对西西里的远征(公元前415—前413)。两个竞争的民族下定决心互相容忍,大致说来各自以已有的土地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