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第三十一(第2/5页)

凯恩斯在给乔治·萧伯纳的信中,骄傲地这样写道:“我相信自己将写一部经济理论书,它将彻底改变——我猜想不是马上而是今后的10年里——世界思考经济问题的方式。”

约翰·洛克菲勒14岁那年,在克利夫兰中心中学上学。放学后,他常到码头上闲逛,看商人做买卖。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同学,两人边走边聊起来。那个同学问:“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年轻的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准会成功的。”

阿赫玛托娃幼年时住在皇村。小安娜接触了普希金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作品。同时,又受到俄罗斯文化的浸染,从小就有显亲扬名的志愿。15岁时,阿赫玛托娃便指着自己出生的小木屋说:“这里有朝一日要挂上一块纪念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与法朗士、巴比塞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他公开宣称:“我不是布尔什维克,然而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布宾,他们正在从事宏伟的社会实验。”

1921年,在勃洛克死后两星期,古米廖夫倒在行刑队枪口下,身为“人民的敌人”,他的墓地只有诗人最后的呼吸和目光:布尔什维克们没有让他开口。他临终前不久残存的诗札写道:“刽子手将砍下我的头。”布罗茨基在《哀泣的缪斯》里写道:“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被秘密警察镇压了,据说是国家的首脑弗拉基米尔·列宁直接下达的命令。”

1921年,考茨基将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作了比较后确认,俄国布尔什维克未来的发展将导致一次新的热月九日:“……布尔什维克准备对官僚政治、军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作出一切可能的让步,借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可是在他们看来,对民主作出让步等于自杀……没有民主,俄国就要毁灭。最后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不一定恰好在热月九日,可是我担心,离热月九日已不远了。”

当甘地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历史学家克里帕拉尼第一次听到甘地表述要用“非暴力”的方式来解放印度时,他大吃一惊。他直截了当地说:“甘地先生,您可能了解《圣经》和《薄伽梵歌》,但您根本不懂得历史。从没有哪个民族能和平地得到解放。”甘地笑了。“您不懂得历史,”他温和地纠正道,“关于历史,您首先得明白,过去没有发生过的事并不意味着将来也不会发生。”

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洛普回忆,1924年他当学生时经常陪米塞斯回家,路经国家信贷银行时,米塞斯总说这家银行迟早要倒闭。1931年这家银行果然倒闭。米塞斯的妻子马格瑞特在回忆录里也曾写道,1929年国家信贷银行有意请米塞斯任高职,但米塞斯拒绝了。他说:“这家银行快要倒闭了,我不想让我的名字和此事联系在一起。”

温斯顿·丘吉尔很早就攻击甘地,针对印度的独立运动。丘吉尔说:“丧失印度,对我们是决定性的致命一击。它使我们逐渐变成一个微不足道、黯然失色的国家。”

尼赫鲁和蒙巴顿一见如故,彼此之间产生了好感。蒙巴顿不顾同僚们的反对,决定携同尼赫鲁,一起乘坐敞篷轿车周游新加坡各地。有人说,此举只能抬高英国敌手的身价地位。“抬高他的身价地位?”蒙巴顿怏怏不快地反驳说,“相反,正是他给我带来荣誉。有朝一日,他将成为独立后的印度总理!”

1932年初,阿隆在一篇文章中发出警告:不要低估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等左派政党的衰落,更不能漠视希特勒国家社会党的崛起。阿隆说:“德国全体人民都狂热地受到国家社会主义的感染。希特勒一旦大权在握,必将战云密布,欧洲岌岌可危。”

“一战”后,富勒继续痴迷于坦克战,但没有人相信坦克会成为陆战的主角。黑格元帅认为,坦克仅仅是人和马匹的辅助工具而已。富勒坚持自己的观点:坦克将成为陆战主角,能赢得大的战争!堑壕战过时了!像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貌似很强大,但早晚有一天会成为法国军队的坟墓……军界无法忍受他的聒噪,富勒最终于1933年以少将军衔退役。

1933年10月7日,爱因斯坦从英国登上一艘去美国的轮船,同行的有妻子艾尔莎、助手迈耶尔博士和秘书艾伦·杜卡斯。爱因斯坦自己也没想到,他这是在与欧洲永别。朗之万预言家般地说了一句后来果被验证的话:“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当代物理学之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的中心了。”

西蒙娜·薇依曾说,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的合作,有一天会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在她预言六年之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果然签订了!而且其中还附上瓜分东欧国家的秘密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