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学美术(第6/7页)

小耳。日本皇室,世用中国之乐。距今千二百年前,中国乐人有入日本者,日本来华学生亦有学乐者,宦于宫内省,皆世袭,故其技未曾失传。特唐乐用五百至七百人,日本则仅三十至五十人。又大乐器尔时船不能运,故惟有小者。然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尚存有唐乐器也。琵琶、洞箫、觱栗诸器,皆源出埃及,经犹太、叙利亚、波斯、大夏、印度等地乃入中国。此时罗马音乐,尚无足道。此诸国者,实括西方文明之全,益以中国所固有,允足膺世界之称而无愧。今日西方之音乐,仅西方之音乐耳。必合唐代之乐,乃足称为世界音乐也。详见《东方杂志》第二十卷第十期。案如所言,所谓西域者,其绵地实极广。综厥所有而成为乐,可谓取多用宏,自非中国一国旧有之乐所能逮。清乐之日微,其无足怪。然《旧书·音乐志》云:沈约《宋书·志》,谓江左诸曲哇淫,今其声调犹然。观其政已乱,其俗已淫,既怨且思矣,而从容雅缓,犹有古士君子之遗风,则其所长,亦有不可没者也。隋、唐音乐,虽云极盛,然其君臣皆溺于音。隋、唐两代皇室之溺于音,可于其乐工之多见之。隋时至三万余人,已见第二章第四节。《新书·礼乐志》云: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而《李峤传》:峤以中宗时上书,言“太常乐户已多,复求访散乐,独持鼗鼓者已二万员”,则散乐人数之多,尤堪骇异矣。《志》又云:大中初,太常乐工五千余人,俗乐一千五百余人,则至中叶后国蹙民贫时,其数犹不少也。《旧书·职官志》礼部职云:三品已上,得备女乐,五品女乐不得过三人,则唐时官吏得畜女乐者实多。《柳公权传》云: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亦可见其家自有音乐也。《新书·山恽传》云:中宗昵宴近臣及修文学士。诏遍为伎。工部尚书张锡为淡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为浑脱舞。左卫将军张洽为黄獐舞,给事中李行言歌驾车西河曲,余臣各有所陈,皆鄙黩。足见公卿娴于歌舞者之多。《新书·礼乐志》言玄宗好乐,达官大臣慕之,皆喜言音律,可见其为上之化也。其风且贻及民庶。《隋书·音乐志》云:龟兹者,起自吕光灭龟兹,因得其声。吕氏亡,其乐分散。后魏平中原,复获之,其声后多变易。至隋,有西国龟兹、齐朝龟兹、土龟兹等,凡三部。开皇中,其器大盛于闾闬,则自隋时已然矣。《新书·武平一传》:中宗宴两仪殿酒酣,胡人唱合生,歌言浅秽。平一上书谏曰:“伏见胡乐施于声律,本备四夷之数。比来日益流宕,异曲新声,哀思淫溺。始自王公,稍及闾巷。妖妓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愿屏流僻,崇肃雍,凡胡乐备四夷外,一皆罢遣。”《旧书·曹确传》:李可及善音律,尤能转喉为新声,音辞曲折,听者忘倦。京师屠沽效之,呼为拍弹。皆可见其自上下流之状。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卒召羯胡陵犯,藩镇割据之祸,盖非无因。此则墨子非乐之论,又不可不警惕深之者矣。

周、齐所谓百戏,即古之角抵。隋炀帝之所为,已见第二章第五节。唐时谓之散乐。《旧书·音乐志》云: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高宗恶其惊俗,敕西域关令:不令入中国。《新纪》显庆元年正月,禁胡人为幻戏者,不知即此事否?《旧志》又云:睿宗时,婆罗门献乐舞人。倒行而以足舞。于极锯刀锋,倒植于地,低目就刃,以历脸中。又植于背下,吹筚篥者立其腹上,终曲而亦无伤。此其惊俗亦甚矣,而睿宗受其献,则不令入中国之敕,恐亦未必能行也。况据《志》所述,幻尚有前世之遗,国人自能为之,不待外来也。《新书·李晟传》:子宪,为绛州刺史。绛有幻者,民以乱,宪执诛之,足见其流行仍广矣。百戏之劳民伤财尤甚,以其聚人多也。唐时,上下所好者,莫如泼寒胡。此戏本出康国。《旧书·康国传》曰:至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相泼,盛为戏乐。《旧书·张说传》:说以玄宗初相,自则天末年,季冬为泼寒胡戏,中宗尝御楼以观之。至是因蕃夷入朝,又作此戏,说上疏谏,此戏乃绝。中宗幸洛城南门观泼寒胡戏,事在神龙元年十一月;玄宗禁泼寒胡戏,事在开元元年十二月;又睿宗亦尝作之,事在景云元年十二月;皆见《新书·本纪》。睿宗时韩朝宗有谏辞,见其父《思复传》。疏辞谓“裸体 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此何足以为乐?盖亦有他戏与之并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