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 字(第3/5页)

谓摺衣者,则成于天宝二年(743年)。又有军人所服革带,亦皆印花,其年份早者,亦系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其花卡德氏信为木版所印。然则雕版在开元时已盛行于日本矣,安得在中国乃初发轫乎?卡德氏不信陆深之说,自为有识,然其所自拟之说,则殊不足取也。邓嗣禹尝撰文以评卡德氏之书,题曰《中国印刷术之发明及西传》,其所采摭亦颇博。今录所胪举,为卡德氏所遗之证凡九事,以资参考。九事者,唐僧贯休《禅月集》,有其门人昙域《后序》,云:“寻检藁草,及暗记忆,约一千首,乃雕刻版印,题号《禅月集》。时大蜀乾德五年癸未十二月十五日。”蜀乾德五年(923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也。此书雕刻之地,为婺州兰溪。一事也。日僧宗叡,书写《请来法门》等目录,中有“西川印子《唐韵》一部,五卷。同印子《玉篇》一部,三十卷。”云:“大唐咸通六年(865年),从六月迄于十月,于长安城右街西明寺日本留学僧圆载法师院求写法门等目录,具如右也。”印子者,版印本也。二事也。《司空表圣文集》卷九,有《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礭化募雕刻碑疏》。元《注》云:“印本共八百纸。”其文有云:“自洛城罔遇时交,乃焚印本。渐虞散失,欲更雕锼。”洛城焚本,似指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之事。此所印至八百纸,又范摅《云溪友议》有云“纥干尚书臮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则所及已普。三事也。《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有冯宿请禁印历日疏,云“准敕禁断印历日版。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案据此,则两川、淮南所印历日,且运销各地矣。唐人诗云:“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则非僻陋之地,咸有历日。有乖敬授之道”。据《太平御览》卷百六十,宿为东川节度使,此疏上于大和九年十二月。《旧书·文宗纪》,亦书是月丁丑,“敕禁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版”。玩此,则私印者或尚不止两川与淮南。四事也。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云:“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此序末署大历四年(769年)。五事也。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灌沐尊仪》条云:“造泥制底及拓模泥像,或印绢纸,随处供餐。”义净卒于先天二年(713年)。六事也。唐冯赞《云仙散录印普贤像》条引《僧园逸录》云:“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玄奘东归,在贞观十九年(645年),卒于麟德元年(664年)。七事也。罗振玉《莫高窟石室秘录》云:“予于日本三井听冰许见所藏永徽六年(655年)《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卷百四十四。其纸背有木刻楷书朱记,文曰大唐苏内侍写真定本,与《宋藏经》纸后之金粟山藏经纸朱记同。”八事也。日本所印之《国华》第三十二编第七册,有敦煌所出大业三年(607年)佛画。元《注》:“雕版色摺。”上画大佛像一,两旁小佛像二,下有字四十有二,画着红、黄、绿、黑四色。依照片观之,字体宛如唐人写经,不类雕刻。九事也。今案以敦煌所出大业三年(607年)佛画为印本,则印刷术起隋无疑。即谓不然,而玄奘能印普贤像以施四众,印刷之盛行,亦必在唐初矣。凡事至于盛行,必非初起,有隋运祚甚促,以事理度之,印刷之兴,尚当在隋以前也。

卡德氏以印章为印刷之原,引《抱朴子·登陟篇》云:“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往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行见新虎迹,以印顺印之,虎即去,逆印之,虎即还。带此印以行山林,亦不畏虎狼也。不只避虎狼,若有山川、社庙、血食恶神能作福祸者,以印封泥断其道路,则不复能神矣。”卡德氏曰:古之印章以印封泥,改用朱墨,即几于印刷矣。邓嗣禹谓《抱朴子》此篇又绘一符,云“此是老君所载符,以枣心木方二寸刻之”。《封氏见闻记》言魏太武登峄山,仆秦始皇所刻碑,“然历代摹拓,以为楷则。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碑之上,须则拓取”。然杜甫诗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窦臮《述书赋》自注云:“峄山碑,其石毁,土人刻木代之。”则以枣木供雕刻,由来甚久,尤可见道家符印与印刷关系之切也。卡德氏谓敦煌发见佛像模印,上有小柄,盖手持而印之,如印章然。吐鲁番、土耳其斯单亦有之。模印所成之佛像,见于写本每叶之端;有全卷如是者。手印力薄,故其像较小云。然则印刷盛行后,其从印章蜕化而来之迹,犹未尽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