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三章 和风压倒唐风(第4/7页)

对此,藤原时平的办法是编一本以纯平假名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著作,然后推广,并借机宣告一个新的文字时代的来临。

著作的内容他也想好了:和歌。

和歌就是日本传统歌谣,都是用万叶假名或是平假名所写成,虽然曾经人气很高,但随着中国文化对日本列岛影响的日益扩大,很快就被汉诗所取代。平安朝的日本贵族们虽说也有爱和歌的,可一般只用于私下交流,或是用来写情诗追女孩子,比如藤原时平就特别擅长此道。然而不管是哪一样,它都不是一样适合在公开场合拿出来分享的东西。

之所以要选和歌,除了它是当时日本为数不多,能完全用平假名表达的东西之外,还因为其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表现手法方面也具备不输给汉诗的华丽,同时也能轻易地让大众(包括天皇)所接受,更重要的是,藤原时平非常喜欢和歌。

延喜二年(公元902年),时平召集了象征着当时日本和歌界最高水准的四个人:纪友则、纪贯之、凡河内躬恒以及壬生忠岑,然后命他们编写和歌集。

编撰的计划是这样的:四人工作小组先去各贵族家中搜集各种和歌藏本,然后把有万叶假名的部分统统改成平假名,再汇集成册,凑成一本书。

编纂工作在刚开始的时候进行得相当顺利,但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

诸编者们发现,自己苦心搜集来的那些和歌,基本上都是以恋爱为主题的。

本来是气势磅礴地准备亲手缔造传说,结果现在却成了情歌大全集,梦想和现实差距之大,让藤原时平很想骂人,但说脏话毕竟不解决问题,无奈之余,时平只得下令让手下的那群书生现编各种其他题材的和歌,以充实内容。

在经过了三年的努力之后,延喜五年(公元905年)四月十八日,浩瀚著作终于完工,这便是著名的《古今和歌集》。

该书总共收录和歌1100余首,包含了恋歌、祝歌、离歌、旅歌和咏季歌等共计13个种类。

成书当日,藤原时平带着样本进宫面圣,将其呈于醍醐天皇御览。

天皇看后非常满意,笑而称善。他不光满意书本身的内容,更满意序言里的一句话:“大和之歌以心为源,义广而情深。”

对于一名和歌爱好者,兼国家统治者而言,这话于公于私都相当对胃口。

数日后,醍醐天皇下圣命,要求贵族们在写汉诗的同时,亦要多多写和歌,此外天皇还表示,希望高级贵族们在平时也能用平假名来交流,这并没什么丢人的。

群臣闻讯后,立刻纷纷表示我们一直在用平假名,真的,皇上您要不信臣这就用平假名作和歌一首供您观摩。

因为上有所好而导致和歌大流行,醍醐天皇的儿子村上天皇时代还专门设置了和歌所,并编撰了《古今和歌集》的续篇《后撰和歌集》,而村上天皇的儿子一条天皇治世的时候,则编撰了《拾遗和歌集》,三本合称三代集。

与和歌一起流行的,当然还有平假名,自那之后,贵族们无论是通信也好写文章也罢,都能非常自然地使用这种曾被自己不齿的文字了。

《古今和歌集》之后,日本列岛涌现出了一大批用纯平假名写成的著作,除了前面说的三代集外,还有比如藤原道纲母的《蜻蛉日记》、和泉式部的《和泉式部日记》、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以及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等等。

因为这些著作里很大一部分是由宫廷女性所写,因此通常也被叫做女房文学。

而女房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源氏物语》。只多一句嘴,光源氏的原型,是嵯峨天皇的儿子源融。

尽管平假名托藤原时平之福而被发扬光大了,但严格说来却还是没有能登上最高殿堂。直至近现代,日本依然是一个汉字至上的国度,特别是战前,在很多正规的场合,比如天皇的圣旨里,仍是只有汉字和片假名,平假名一般是不用的。

所以南洋大臣张之洞说过,日本和中国,同文同种。

随着平假名的被广泛使用,日本列岛上也随即刮起了一股名为国风文化的旋风。

国风文化,也叫和风文化,虽然官方通常对它的诠释是一场将大唐文化加以本土(日本)化的文化改造运动,但在我看来,这更是一场文化方面的独立战争,一场将日本文化从中国文化中剥离出来使其独立的战争,而遣唐使的终止和平假名的使用,正是战争的第一声枪响。

国风文化中的产物有很多,大致包含了文学、艺术、宗教、服饰、建筑和工艺等几个方面,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或者说最值得一提最为我们中国人所知的,具体讲来有四样:和服、阴阳道、樱花以及日本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