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早期及昌盛期的德国(第2/3页)

地图2.2 萨利安王朝时期(1024—1125)的德国版图

然而,从早期中世纪的角度看,奥托王朝和早期萨利安王朝的国王都非常成功。亨利一世牢牢控制着教会和部落公国,并吞并了洛林(之前属于西法兰克王国)。936年,奥托一世即位,并在亚琛加冕为罗马帝国的皇帝,象征着他是查理曼的继承人。奥托一世利用教会的势力和贵族抗衡。国王可以决定主教教区的选举结果,教会的财产不能随着朝代更迭而世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比起世俗的封建领主,新的主教更有可能成为国王忠实的仆人。同时,教会的财产也为国王和其随从在各地巡视时提供了住处,毕竟国王只有亲自到各处去巡视,才能弘扬并保持自身的威望。(国王出行的花费巨大,因此,年轻的贵族常常被告诫,说国王来做客绝不是件幸事。)而大主教、主教以及男修道院的院长为国王不仅提供了经济上的,还有军事上的支持,特别是由装甲骑兵组成的军队。亨利一世和奥托一世运用宗教和战争来防卫和巩固西部的边疆,尤其是对抗马札尔人(Magyars)的入侵。955年,在奥格斯堡南部的莱希河(river Lech)大胜马扎尔人后,王国的军事命运就彻底明朗了,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于是,边区设立了主教教区,并皈依了西方的基督教(而非东方的拜占庭)。后来,这些地区形成了波兰和波希米亚,成为引领欧洲文明潮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东方马克(eastern march)”的领地,即后来的奥地利,则基本上免于马扎尔人的侵扰,被日耳曼民族的巴伐利亚人同化了。

962年,在冒险侵入意大利,娶了先王的遗孀并自己加冕为伦巴第国王后,奥托由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德意志君主和罗马帝国的结合在欧洲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尽管随之而来有种种好处,但也伴随着许多义务、紧张的局势和矛盾冲突,就这样,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一直持续到了1806年。由于中世纪的德意志君主必须由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这就给德意志的皇帝增添了一件烦心事。为了宣扬并巩固自己的权威,德意志皇帝不仅要不时地干涉意大利的政治,还要在世俗和宗教的力量之间,也就是在自己和教皇之间,保持一种艰难而又脆弱的平衡。虽然史学家对此颇有争议,但这两个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意志君主的权力。1033—1034年,皇帝又吞并了勃艮第,至此,他统治着三个不同的王国。然而,德意志国王还是要不停地保卫边疆,平息国内的动乱。他们不能总是待在意大利,以免当他们回来时,发现一切已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即使在意大利,他们的政治活动也相当繁重,并且经常失败,极有可能使他们一病不起。983年,也就是奥托二世28岁的这一年,他得了疟疾,死于罗马。另一方面,在意大利进行政治活动后,所得的利益又可投入德意志。在奥托王朝的大多数时期,教皇和皇帝的关系都十分和谐。

通过教会,思想与精神生活再次复兴。公元10世纪,修道院、主教教堂和大教堂的学校得以大量新建和重建。因亨利二世死时无子,1024年康拉德二世即位,萨利安王朝就此拉开了帷幕。萨利安王朝基本延续了奥托王朝时期的政策,设立了更多的主教教区[如班贝格(Bamberg)],兴建了戈斯拉尔(Goslar)、马格德堡、亚琛、雷根斯堡等宫殿,并建成了一些大教堂,如施派尔主教堂。但皇帝权力得到巩固的假象以及教会和王权表面上的和谐开始瓦解。1050年之后,两个世纪的转变期结束,由此进入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中世纪盛期”。

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充满了政治矛盾和宗教冲突。国王无法钳制贵族,反抗和内战不断,包括1073—1075年的萨克森叛乱,1077年施瓦本公爵鲁道夫被推选为“敌对国王(anti-king)”。一些青史留名的伟大王朝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萨克森的韦尔夫、巴伐利亚的维特斯尔巴赫,以及1079年被授予施瓦本公爵的霍亨斯陶芬家族(他们的名字来自于格平根附近的斯陶芬城堡)。政治动乱和内战一直持续到了叙普林根堡洛萨公爵统治时期。在最后一位萨利安国王亨利五世(1106—1125)驾崩后,洛萨公爵于1125年即位(没有血统继承权)。直到新的霍亨斯陶芬(或斯陶芬)王朝时期,即1138—1254年,特别是著名的腓特烈一世(又译弗里德里希一世)巴巴罗萨(红胡子)统治时期(1152—1190),政治动荡才平息下来。同时,在萨利安王朝末期的亨利四世(1056—1106)和亨利五世时期,教会和王权之间的危机成为帝国的新问题。11世纪中晚期,包括禁止神职人员娶妻、禁止买卖圣职、废除世俗君王叙任权等的教会改革,赋予了神职人员与众不同的特权地位。当教皇越来越自我膨胀的时候,德意志的一些大主教开始发展自己的政治和领土野心,他们曾是奥托王朝的忠实盟友。尤其是当希尔德布兰成为格雷戈利七世教皇(1073—1085)时,教皇和皇帝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峰。1077年1月,亨利四世在卡诺莎向教皇忏悔赎罪。但在世俗君王的叙任权(即教会中重要教职的任命)上,双方还是存在分歧。所谓的“叙任权斗争”的结果见于1122年缔结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Concordat of Worms),它规定了亨利五世只能影响德国,但不能干涉意大利境内的教职任命。然而,这看起来更像是教会,而不是国王的胜利。德意志的大主教们继续发展成为除了世俗贵族以外的封建领主。教会的世俗地位得到了提高,宗教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复兴。教会推行了新的禁欲令,强调虔诚祷告的生活和脱离世俗的精神,贫穷和自我惩罚的赎罪方式被奉为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