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格格不入之人(第6/15页)

那天,八月十五日,康拉德在维也纳见了保加利亚武官,告诉他“奥匈帝国把兵力全投入塞尔维亚,控制所有关键高地”,但实情并不这么叫人振奋。[31]现代战争倚赖众多火器和庞大后勤,这的确拖慢行军速度,拿破仑部队一天最多可走二十二公里,到了一八七〇年,老毛奇的部队一天只走约十三或十四公里,但波蒂奥雷克的部队几乎完全不动。列斯尼察到洛兹尼察这段河岸沿线的这些苦战,预示康拉德、波蒂奥雷克的强攻办法不管用。有位军官指出,人数大大劣于我们的“塞尔维亚小部队的顽抗,使我们认识到瓦列沃远非只是五日行军的距离那么近”。[32]简而言之,包围者很快就沦为被包围。

但波蒂奥雷克仍认为他占上风。他未正视前线令人泄气的事实,反倒理所当然地认为普特尼克会撤退,会把他的部队分为数股纯守势的兵力,以保卫塞尔维亚诸主要城镇。结果,这位塞尔维亚指挥官反倒深入研究了波蒂奥雷克所犯的错误,开始下出几步经过精心计划的险棋。[33]在沙巴茨,宽阔的萨瓦河构成的天然屏障,使康拉德所批准施行的小活动不可能得手,如果是这样的话,该地的战况也就没什么好担心,普特尼克因此得以把九个师全摆在沙巴茨与瓦列沃之间,用这支大军的主力对付德里纳河边的第五集团军。若第二集团军仍留在萨瓦河左岸,未渡河投入右岸的战斗,使普特尼克确信该部欲前往加利西亚。[34]对普特尼克来说,这是发动塞尔维亚长期抗战计划下一阶段的信号——在来犯奥军减少兵力或重新部署后展开反击。这时普特尼克把沙巴茨的战事(挡住第二集团军残部)、克鲁帕尼的战事(抵御第六集团军),与采尔山的战事(尽可能消灭孤立的第五集团军兵力)摆在一起全盘思考。

普特尼克的直觉使他在面对奥地利第五集团军时享有一很大优势。普特尼克把沙巴茨—泰克里斯—克鲁帕尼视为单一场域,把三个战场合为一场“采尔山争夺战”,要他的部队强行军赶到那个险恶的丘陵地。[35]于是,八月十六日,在奥军第九师往内地推进时,赫然发现有大批塞尔维亚步兵、炮兵守在采尔山上泰克里斯周边的壕沟里。塞军第九师里有许多未受过训练的后备军人,他们从未学过以稀疏的小规模战斗队形用步枪与敌厮杀,于是奥匈军官把士兵编成数个冲锋纵队,要他们攻上有机枪和榴霰弹等着他们的陡坡。不幸的是,奥匈部队也未受过挖战壕的训练(奥匈军官认为掘壕固守是懦夫的行径)。大部分奥匈步兵在行军途中就把挖壕器材丢掉,这时只能用双手挖出浅浅的散兵壕。[36]

但波蒂奥雷克仍向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报告他的部队正往前推进——大概是因为这位南方面军司令官留在萨拉热窝,对着地图追踪战况。战前法国人就认为波蒂奥雷克是纸上谈兵的将军,是“很有学问、窝在办公室的理论家”,而他的表现正证明法国人所言甚是。波蒂奥雷克从其府邸自信满满地写道:“我们已击退德里纳河下游列斯尼察一地的塞尔维亚人;他们正溃退。战俘告诉我们他们会在瓦列沃做最后抵抗。”[37]在这同时,普特尼克已确认哈布斯堡第二集团军的确要前往加利西亚,理解到奥地利第五集团军在无友军支持下渡过德里纳河往瓦列沃挺进,乃是奥匈帝国的主要攻势。他把他的三个集团军往前调,使三者呈梯形配置。[38]第一集团军在右,能视情势需要往萨瓦河或德里纳河进击。第二集团军在中,能集结其所有兵力对付在列斯尼察、洛兹尼察周边的法兰克第五集团军。第三集团军陈兵于克鲁帕尼周边,以打击法兰克部的侧翼,同时留意第六集团军的动向。

塞尔维亚上校和将领比奥地利的同级军官年轻十二至十五岁,且都在晚近战争中取得过实战经验。[39]他们强力挺进,一心想与敌交手,察觉到对手虽然(就巴尔干当地标准来看)装备精良却不会打仗。塞国三个集团军能抽出部分兵力,击退在这弧状地带上奥地利人的任何攻势。[40]普特尼克在马奇瓦地区原本无法有大作为,因为奥军渡过萨瓦河、德里纳河后,即有两河保护其侧翼,使普特尼克难以溜到第五或第二集团军身后。但这位塞尔维亚参谋总长认为采尔山是成败关键,它由一连数座六百米高的小山组成,俯临位于列斯尼察、洛兹尼察的德里纳河过河处,奥军必得拿下这些高地才能往东推进,保护其补给线和侧翼。

斯捷潘·斯捷潘诺维茨(Stepan Stepanovic)将军的第二集团军,派两个师日夜兼程,赶在奥军能大举抵达之前,先来到位于山顶的泰克里斯村,在八月十六日奥地利地方防卫军第二十一师费力往上爬,欲登上采尔山、拿下泰克里斯时,将其消灭。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因为有些塞尔维亚团还在等从俄国运来但一再遭延期的军火,辖下步枪不足两千支,兵员人数却是步枪数的两倍。[41]但那不碍事:因为这次出征让奥地利地方防卫军第二十一师(大多是招募自波希米亚的捷克人)犹如掉入炼狱,苦不堪言。他们从布拉格坐了五天火车,八月十四日渡过德里纳河,同一天和隔天顶着烈日,背着满满的背包,没有饮用水,往采尔山顶挺进。那一夜他们没有休息,朝着自己部队的巡逻兵和漆黑中从高大玉米田里放冷枪的塞尔维亚人开了枪。十六日早上十一点,在位于海拔四百五十米处,他们终于遭遇塞尔维亚人。军官拉着他们成群往上冲,他们周遭的德意志族同袍高喊“Hoch das Sieg!Hoch Seine Majestät Kaiser Franz Joseph!”但捷克兵斗志低落,假装受伤,大批倒地。[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