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格格不入之人(第5/15页)

奥地利第七十二旅旅长海因里希·豪斯坦因(Heinrich Haustein)将军指出,他的部队“立即被塞尔维亚的步枪火力和敌人十二厘米炮弹摧枯拉朽的威力打得士气涣散”。塞尔维亚人有大量新旧火炮,包括五十四门十二厘米施奈德急射榴弹炮,而豪斯坦因部在这里似乎就受到其中一个榴弹炮连猛轰。饱受惊吓的豪因斯坦旅原应奉命清除从列斯尼察(Ljesnica)往东那条公路沿线的敌人,却畏缩不前。豪斯坦因写道:“由于我部士兵疲惫不堪,不得不让他们休息。”豪因斯坦旅在夏日的高温下坐着喘气,看着他们周边的友军部队快速赶上来,越过他们。傍晚时他们终于开拔,在往筑有防御工事的多布里奇(Dobric)村挺进时,赫然发现没有子弹。他们的弹药车已经不见踪影。[23]

与第七十二旅并肩开进前线的第七十一旅有弹药,但面对普莱茨(Plec)周边数座三百米高的高地,前进不了;奥匈帝国士兵奋力冲向进攻目标,却遭塞尔维亚壕沟机枪的纵射火力和前后左右的炮火击倒。塞尔维亚人甚至想在马车路沿线的树上吊手榴弹,待奥军经过时,开枪将其引爆。有位奥地利军官忆道,“很不舒服”,“我的兵很快就信心全失”。[24]另一位奥地利军官指出,他的兵“还没与敌交手,就被听来的塞尔维亚游击队、挨饿、口渴、疲累、睡眠不足、陌生战斗声响的故事吓得没了斗志”。第十六团宣告“遭消灭,只见到乌合之众逃离那座小山”。[25]第七十二旅被从天而降的重炮弹、嗒嗒响的机枪声和咻咻急射的步枪弹吓住,而由于奥军感受到敌军火力猛烈,却只看到空无一物的山坡,不见人影和武器,士气更是降到谷底。“敌人躲进壕沟,掩蔽得非常好,我们连看都看不到他们,”豪因斯坦报告道。[26]

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十二师在兹沃尔尼克渡过德里纳河,奉命攻上位于克鲁帕尼(Krupanj)的高地,以利于和位于其右侧的第六集团军接合,并掩护在泰克里斯(Tekeris)的采尔山(Cer Planian)上与敌交手的第八军右翼。鉴于来犯之师武器精良,塞尔维亚部队(来自德里纳区的一级征兵部队)最初避撄其锋,退回到扎夫拉卡(Zavlaka)。但在审问过俘虏的匈牙利地方防卫军士兵后,他们了解对手是支不堪一击的部队。“我们抓到五个人,三名匈牙利人与两名克罗地亚人;他们自称来自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三十二团。关于第三十二团的战斗力,有个匈牙利俘虏说他们士气低落,因为士兵是来自布达佩斯的城里年轻人,只有农民能打。得靠军官拿手枪在后面逼,士兵才肯上场杀敌。他们的军官把所有时间花在威吓自己的兵,而非花在打我们的部队上。”这支匈牙利团来自奥西耶克(Osijek),而光是从该地行军二十公里路去火车站,以便搭火车前往塞尔维亚,该团就有三分之一人倒于热衰竭。[27]

在第四十二师左侧,第八军装备较佳的第九师也于八月十四日渡河投入战斗。吉斯尔将军原希望洗刷他识人不明提携雷德尔上校的耻辱,如今看出那是奢望。他概括说明了他们的困境:“不停地打仗,没水,烤人的高温,极度疲累。”[28]吉斯尔部第九师辖下的数个旅立即遭到塞尔维亚游击队与正规军夜以继日的攻击。没打过现代战争的奥地利部队,夜间移动时,手持铁路提灯,货车上挂上铁路提灯,以照亮前路,然后当塞尔维亚人开始朝亮晃晃的目标开枪时,他们显露吃惊神色。后来奥地利人发现,塞尔维亚人在数公里外就得知他们来犯,因为他们太吵——士兵与汽车司机高声呼喊对方,未系牢的装备一路哐啷哐啷响。

第五集团军第九师在与塞尔维亚人交手时,士兵不看目标胡乱开枪。长官不得不下令取走战死者和伤者身上所有弹药,因为还活着的人滥射一通,把子弹打光,且通常什么都没打中。就连用过的弹壳都从地上扫起,运回奥地利再利用。[29]军官发出的报告痛斥朝四面八方胡乱开枪,痛斥士兵喜欢没看到目标,朝空中开枪。但除非能听到自己士兵连续开枪,不然不管是人仍在萨拉热窝办公室的波蒂奥雷克,还是他的军长、师长,有许多时候都不清楚自己的部队在哪里。如果军官人在电报联络网外(通常如此),往往就不报告位置,这惹来吉斯尔将军一阵怒斥:“如果没有电报可联络,派人传个口信,总之要联络上!绝不要让最高指挥部整天在找部队在哪里!”但就连传信的人都会在德里纳河对岸的荒野里迷路。有位传令官八月十五日在科济亚克(Kozjak)写道:“我带着参谋部的马在这里,但这里的电报不通,我收不到命令。四周都是炮火。请指示该如何。”[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