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毌丘俭和文钦之叛(第2/3页)

少帝孙亮任命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不久孙峻授意心腹纷纷上疏少帝孙亮,推举孙峻为丞相,兼任大将军。

孙吴因为这场合肥之战而元气大伤,孙峻虽然得权,但名望不足,揽权又过于急切,所以权力根基并不稳固,孙吴还将陷入新的内乱之中,对外已基本丧失了攻击的力量。

毌丘俭和文钦在此次合肥之战中立下了大功,在没有强力后援的情况下不仅挫败了敌人的进攻,而且挫伤了对方的国运,扭转了东线战场的形势,按理应该得到奖赏,但事情过去之后,朝廷并无任何反应,反而有一些不利于文钦的消息传来,说他有意虚报俘获的数量,用以邀功请赏,这让文钦很不忿。

文钦是曹操当年手下部将文稷之子,祖籍沛国谯县,与曹氏同籍,因为他骁勇威猛、数有战功,在曹爽掌权时深得器重,与毌丘俭一样他也是一个“拥曹派”。类似的遭遇,相同的处境,让毌丘俭和文钦不知不觉地走在了一起,他们决定共同起兵反抗司马氏。

少帝曹髦正元二年(255)正月,吴、楚地界上出现了一颗耀眼的彗星,有数十丈长,从吴、楚向西北方的中原地区划去,毌丘俭和文钦认为这是祥兆,是上天要他们起兵的暗示,于是联合在寿春起兵,他们假称得到了郭太后的密诏,要他们讨伐司马师。为增加声势,他们还联络了镇南将军诸葛诞,诸葛诞考虑再三,还是把他们派去的人斩了,与他们划清界限。

毌丘俭和文钦集中起来的人马有五六万,渡过淮河后向西攻击,前锋到达项县,河南尹王肃向司马师建议说:“之前关羽曾在汉水俘虏了于禁,所以有了北上夺取天下的大志,后来孙权发动突然袭击,俘虏了关羽手下将士们的家属,关羽的大军因此土崩瓦解,毌丘俭、文钦手下不少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内地,必须紧急行动,一边出兵拦截叛军,一边保护好叛军将士的家属,这样一来叛军就会发生关羽式的失败。”

按照当时的制度,镇守边地的将士,家眷都要留在内地,不仅毌丘俭和文钦这样的高级将领,就是一些中下级武官也有家属在内地居住,王肃说的确实是个要害。

王肃以及在中书台任中书侍郎的钟会、在尚书台任尚书的傅嘏等人都劝司马师亲征,但司马师此时正遭受着一场痛苦,他的眼睛里生了瘤子,大夫刚刚给他动过外科手术,伤口还很严重,所以有些犹豫,傅嘏对他说:“淮南将士一向战斗力很强,毌丘俭和文钦正是依靠他们才长驱直入,现在他们已到达项县,如果前方稍有差池,敌人就会势如破竹,我们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瞬时就将全盘皆输。”

司马师听了这话,惊出一身冷汗:“就是躺在车子里,我也要去!”司马师让司马昭为中领军,留守洛阳,自己亲征淮南,征召附近州郡的兵马在陈国、许昌一带会师,任命荆州刺史王基代理监军之职,统率已集结于许昌的各路兵马。

之后,司马师、王基率魏军主力由许昌过石梁河,占领了重要据点南顿,淮南叛军将领史招、李续先后投降,毌丘俭和文钦还想夺回南顿,但觉得希望渺茫,于是又撤回项县。

在两军相持阶段司马师先后接到了两个报告,一个报告是从长安传来的,曹魏征西将军郭淮病故,幸好在这个方向父亲司马懿早有准备,陈泰、邓艾都已成长起来,前不久邓艾已调回内地担任兖州刺史,司马师便以少帝曹髦的名义升陈泰为征西将军,假节,全面负责雍州、凉州的军事(都督雍、凉二州的军事)。

另一个报告是,毌丘俭、文钦起兵后孙吴方面也有了行动,孙峻命孙吴的骠骑将军朱据、左将军留赞等率兵袭击曹魏东线战场的大本营寿春,司马师急调豫州、青州、徐州、兖州各地人马,一方面向项县附近集结,准备对叛军发起总攻;另一方面做好防守寿春的准备。

各路大军陆续集结到位,司马师命镇南将军诸葛诞统率豫州的人马从安风向寿春方向的吴军发起攻击,命征东将军胡遵率青州、徐州的人马由谯县、睢阳之间向前攻击叛军,切断其退路,防止叛军四处逃散。

司马师率中军进屯汝阳,毌丘俭、文钦此时已无计可施,要进攻,敌人拒不应战;要退走,又怕败退之际被敌人攻击,于是停在项县不能动弹。时间一长,军心涣散,借太后诏书发兵本是假的,秘密慢慢地也无法保住,士卒开始大量逃亡。

仓促之下,毌丘俭、文钦向兖州方面求救,兖州刺史邓艾是司马氏坚定的追随者,怎么会和他们同谋?邓艾杀了叛军派来的使臣,率所部进抵乐嘉城,参与围攻战。

虽然形势对叛军极为不利,但叛军也不甘于束手就擒。文钦与毌丘俭分兵,在项县之外寻找战机。文钦有个儿子叫文鸯,只有18岁,但勇力过人,他亲自率领一支突袭队,趁夜杀入司马师的大营,让司马师受惊不小,刚动过手术的那只眼伤口突然崩裂,眼珠都崩了出来,为了不影响士气,司马师强忍剧痛,用牙咬住被子,把被子都咬破了。最后终因寡不敌众,文鸯冲杀了一阵,只得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