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文人造反,三年不成(第3/3页)

在消灭孟达之战中申仪出了不少力,为配合司马懿的行动,他断绝了蜀汉与新城郡之间的道路,让蜀汉援军无法及时到达,但这并没有帮助他免罪。

申耽、申仪兄弟二人是新城郡一带的实力人物,他们是随孟达一起投降曹魏的,申耽当时被曹丕以一个怀集将军的名号调离了新城郡,曹丕命他迁居南阳郡,相当于一名人质,这也是申仪不敢轻易造反的原因之一。不过申氏兄弟在新城郡毕竟根深叶茂,为了控制住这一地区,申仪被押到洛阳后没有治罪,而是给他了一个楼船将军的名义,让他住在洛阳,后来申耽、申仪兄弟都死在了异乡。

孟达的首级送到洛阳,魏明帝下令在洛阳的交通要道上焚烧示众。为了彻底肃清孟达以及申氏兄弟在新城郡一带的残存势力,司马懿挑选了当地7000户人家迁往幽州刺史部。

孟达失败引起了连锁反应,蜀将姚静、郑他等率部属7000多人随后降魏,这二人担任何军职、驻军何处不详,估计驻地与新城郡相临,在魏军的威压下无法自保,才选择了投降。

魏明帝下诏对司马懿给予嘉奖,司马懿回军后专程到洛阳向魏明帝汇报此战经过,魏明帝除听取了他的汇报外,还就一些军政大事向他垂询意见,其中问到蜀汉和孙吴两个对手,应该先征讨哪一个。就此,司马懿回答说:“吴人以为我们不习水战,所以敢在东关驻军。要攻敌,必扼其喉而捣其心,夏口、东关是吴人的心喉。不如以陆军进攻皖城方向,引孙权主力东下,然后以水军向夏口,乘虚而击,如神兵从天而坠,必然能大胜。”

魏明帝听了,十分赞同,命司马懿仍回宛县坐镇,指挥中线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