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兵分三路金沙江(第3/3页)

第二路是汉昌郡太守雍闿,他的这个太守是孙权任命的,但汉昌郡有吕凯等人死守,他未能进入汉昌郡,而是占据着益州郡,该郡位于南中的中部,郡治在滇池,即今云南省晋宁县,与雍闿合盟的还有益州郡的夷人首领孟获。

第三路是原牂牁郡太守朱褒,他是刘备任命的郡太守,但也参与了叛乱,牂牁郡在南中的东部,今贵州省省会贵阳即在该郡,当时的郡治是且兰,在贵州省黄平县一带,这里是朱褒的大本营。

总的来说,叛军从西到东可以分为越巂郡、益州郡、牂牁郡这三路,主要有高定元、雍闿、孟获、朱褒四支人马,总兵力实在难以统计,他们占据要塞,依托原始山林,易守难攻。

在南中未叛乱前刘备设有庲降都督一职对其进行管理,蜀汉的都督一职权力很大,是刘备称帝后设立的新职务。益州刺史部作为东汉13个州之一,最早时下面设12个郡国。蜀汉立国前后随着机构的不断调整,郡国的数目大为增加,最多时达到了27个。在这种情况下,除益州刺史部外蜀汉还先后设置了庲降都督、江州都督、汉中都督等镇守边境的行政机构,从级别上说与益州相同,下面分别管辖着数目不等的郡国。汉中都督管辖汉中郡以及后来设置的武都郡,江州都督是李严镇守永安后设置的,下面管辖着巴郡以及后来设置的黔安郡、涪陵郡等;庲降都督下面所管理的郡较多,南中地区各郡都在它管辖范围内。

第一任庲降都督邓方已经去世了,李恢是第二任庲降都督,由刘备亲自任命,刘备还命他兼任交州刺史,当然只是遥领,此时交州已成为孙吴的地盘,李恢平时驻扎在平夷县,即今贵州省毕节市,他也被叛军围困,这段时间一直艰难地在南中一带坚持着,直到诸葛亮率大军到来。

诸葛亮对此次南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根据史书记载,整个南征大军有10万人左右,除去其他地方的守备军,这已经是蜀汉能临时征调的全部机动部队了。

针对叛军的分布情况,诸葛亮在僰道附近也把大军分为三路:第一路由丞相府门下督马忠率领向西进军,直取牂牁郡的且兰,讨伐朱褒,是为东路军;第二路由庲降都督李恢率领由朱提郡向南直取益州郡,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任命原犍为郡太守王士为益州郡太守,协助李恢行动,是为中路军;第三路由安上沿泸水南下讨伐越巂郡的高定元,这一路叛军实力最强,所以诸葛亮亲自率领,同时任命一个叫龚禄的人为越巂郡太守一同行动,是为西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