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孙权自有对策(第3/3页)

四是给孙权加九锡,具体内容前面已经讲过,这个待遇曹操享受过,那是汉朝的,魏朝的九赐孙权是第一个享受的,拥有这些特权,与真皇帝确实只有“一阶之差”了。

总之,曹丕给足了面子,希望打动孙权、感动孙权,希望孙权真的俯首称臣,从而魏、吴联成一体,共同对付刘备。可是,对曹丕的盛情厚意孙吴的文武们并不领情,有人认为不应该接受曹魏的封王,大将军也不算什么,孙权应该自称九州伯。

孙权明白大家的心意,干脆在小范围内把话挑明:“你们说的这个九州伯,听都没听说过,还是算了。当年沛公也曾被项羽拜为汉王,只不过是一些权宜之计,既然这样还计较什么多与少呢?”

但大家还是气不顺,邢贞到了武昌,孙权亲自到都亭迎候,邢贞露出骄色,在孙权身边排队迎接的张昭、徐盛等人感到愤怒,徐盛回过头跟队列中的其他人说:“我徐盛不能和大家挺身而出占领许县、洛阳,吞并巴蜀,却让我们的君王跟邢贞这样的人盟会,这不是我们的耻辱吗!”徐盛当场涕泗横流,一下子惊动了邢贞,悄悄跟随行的人说:“江东文武志气如此,肯定不会久居人下!”

邢贞进了门,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没有立即下车,张昭走过去对邢贞说:“有礼仪才有法制,你妄自尊大,难道欺负江东人少力弱没有方寸之刃吗?”邢贞听罢赶紧下车。

与邢贞一同来武昌的还有浩周,孙权单独请浩周喝酒,浩周对孙权说:“我们陛下不相信您把儿子送去当侍卫,我以全家百余口人的性命为您作的担保。”孙权听后很感动,流涕沾巾,浩周字孔异,孙权对他说:“浩孔异,先生以举家百保我,我还有什么话说?”临别时,孙权又与浩周指天为誓,一定送儿子过去。

孙权的长子名叫孙登,已经长大,把他送到洛阳,名义上由曹丕给个天子侍卫的官职,实际上就是人质。但送与不送,这个之前在江东已多次争论过,这次孙权压根儿没打算那么做。孙权后来给浩周写信,以孙登还未成家为由相拖延,并假称想与夏侯氏攀亲,请浩周做媒人,如果可以,就派孙劭陪孙登前往,交上聘礼,成不成都看浩周了。在另一封信中,孙权说他将派张昭陪孙登一块来,时间最迟不过当年的12月。但一直到双方彻底翻脸孙权也没把儿子送来,曹丕虽然没有要浩周全家的命,可终生不再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