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天上掉下来孙妹妹(第2/4页)

油江口,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大,不适合把荆州的治所放在这里,刘备便改油江口为公安,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此地即今湖北省公安县。

公安太小了,刘备想扩大地盘,这必须得到孙权的首肯,刘备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亲自去面见孙权,当面提出自己的要求,具体方案是,孙权的人从南郡的北部撤出去,让自己这个州牧好歹也有一个郡的地盘。

此时孙权已经不在柴桑,合肥之战后孙权回到了后方的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听刘备说要去一两千里之外的京口见孙权,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诸葛亮更深表忧虑,劝他不要去,以免遇到危险。

但刘备执意前往,并于建安十五年(210)冬天出发了。

刘备的举动让孙权吃了一惊。

但孙权也不能拒绝,于是,刘备到了京口,赤壁江上的大火已熄灭两年了,联军的两位盟主才第一次相见。刘备开门见山说出来意,孙权没有思想准备,让刘备先别急,他和属下们商量商量。孙权把刘备的来意向手下人一说,立即引发了激烈讨论,有人赞成,但更多的人反对。

反对最激烈的是周瑜,他虽身在江陵但也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写密信给孙权说:“刘备是个枭雄,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不会久居人下。我建议把刘备留在吴地,给他修宫室,让他整天吃喝玩乐,让他安于享乐,丧失斗志,使他与关张二人分隔起来,我趁机发起挑战,大事可定。”

在周瑜看来,如果割地给刘备,刘备必然如蛟龙得云雨,一定不再是池中之物。他的看法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时任彭泽郡太守的吕范也建议孙权趁机把刘备扣留,不要放他走。也有人同意给刘备让地盘,他们以鲁肃为代表,理由是给曹操树个对手,给自己添个盟友,这才是上计。

应该说鲁肃考虑得更加长远,赤壁大败后曹操把主攻方向放到了东线的合肥,目前正以谯县、寿春、合肥等为基地整顿人马,随时准备向孙吴发起攻势,荆州虽然重要,但当务之急是全力以赴保东线,现在没有力量增兵荆州,所以不能和刘备闹翻。只要孙刘联盟在,曹操就不能不有所忌惮,在荆州一线就得保持足够的兵力,这样东线的压力可以减轻。

面对两种不同的意见孙权陷入了沉思,让地盘,当然他不愿意,但鲁肃等人说得对,当前主要的任务是防范曹操,所以必须得紧紧拉住刘备。孙权最后决定答应刘备的请求,撤出南郡。

对孙权来说让地盘只有这一次,所让出的其实只有半个南郡而已,这就是“借荆州”的由来。从战略上看这的确是高明的一招,受益的不仅是刘备,还有孙权自己。消息传到北方,曹操正给人写信,这个消息让他吃惊不小,一紧张笔都掉到了地上。

目的达到,刘备不敢多留,赶紧回荆州。

临行前,孙权携张昭、鲁肃等十多人乘坐飞云大船相送,又在船上举行宴会叙别。宴罢,张昭、鲁肃等出去,孙权单独与刘备密谈。

谈话中,刘备故意感叹道:“公瑾此人文武兼备,是天下少有的俊才,我看他志向远大,恐怕不是能久居人下之人啊!”后世有史学家看到这里忍不住发出了感慨,认为刘备此言有失厚道,到人家那里做客,目的也达到了,还不忘挑拨离间一把。

刘备不喜欢周瑜,因为周瑜是江东的鹰派,看着这个人在自己眼前晃悠刘备总感到不舒服。孙权虽然答应把南郡让出来,但作为南郡太守的周瑜能不能顺利执行这项决定,刘备感到担忧。

但是刘备有所不知的是,周瑜与孙权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孙权目前最依赖的人,谁也无法挑拨他们的关系。江东的情况比较特殊,一部分人是孙坚的旧部,一部分人是孙策发现和提拔的,还有一部分是孙权自己看中和培养的,大家虽然比较团结,但难免也有心结,孙权主要倚重的是新崛起的一代,但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承前启后,周瑜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

不知道孙权听了刘备的话如何反应的,但这次谈话的效果似乎不佳,因为刘备回来后就对亲随说:“孙将军这个人长得上身长、下身短,这样的人不可能居于人下,我可不想再见到他了。”

刘备立即离开京口,并让手下人马不停蹄往回赶。庞统不久后也来到京口,待过一段时间,庞统后来投奔了刘备,刘备听说他了解一些江东的内部情况,曾问过他:“我到京口,听说周瑜曾劝孙权把我扣下,有没有这事?”庞统如实相告:“确有此事。”刘备深感后怕:“当时情况很严峻,因有求于孙权,不得不亲自前往,没想到差点儿落入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当时孔明竭力劝我别去,担心的也是这个。我主要考虑到孙权最大的威胁在北面,还希望引我为外援,所以才敢去。看来这是一次冒险行动,不是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