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乱世里的窝囊人(第2/3页)

这彻底摧垮了韩馥的心理防线,他有点顶不住了。

韩馥平时重用颍川派,但这些人当个谋士可以,却没有自己的势力,冀州的真正实力掌握在本地派手里,本土派的颜良、张郃这些武将以及沮授、田丰等人并不真心支持韩馥,看到韩馥内外交困,他们也不打算真帮忙。

本土派甚至想借公孙瓒的手把颍川派挤走,在这种情况下,韩馥有了退让之心。整个事件的幕后操纵者袁绍直到这时还没有公开出面,他看到火候差不多了,使出了倒韩的第三个步骤。

袁绍派到韩馥那里展开游说的人包括郭公则、高元才、张景明等,这帮人到了韩馥那里连哄带吓,逼着韩馥让位。郭公则即郭图,本是韩馥手下颍川派的成员,这时已暗中投靠了袁绍。高元才名叫高幹,跟大学者蔡邕是一个县的人,也是袁绍的外甥。张景明的情况不详,只知道景明是他的字,他名叫张导。除了他们几个,颍川派的荀谌也暗中投靠了袁绍,他吓唬韩馥说:“公孙瓒乘胜南下,一路上各地纷纷响应,袁绍也带兵东来,搞不清楚他是什么意图,我真为将军感到担心哪!”

韩馥当然更担心,问荀谌该怎么办,荀谌继续忽悠道:“公孙瓒势不可当,袁绍是一时之杰,不会甘作将军的属下。冀州是天下要地,如果公孙瓒和袁绍联合交兵于城下,危亡立待。将军跟袁氏有旧交,现在为将军计,不如举冀州以让袁绍。袁绍得到了冀州,公孙瓒就没办法来争,袁绍必厚待将军。把冀州交给亲近的人,将军就有了让贤的美名,今后一定会安如泰山,请将军不要多疑!”

在郭图、荀谌等人车轮战式的忽悠下,韩馥被彻底洗脑,他坚定地认为目前只有让位这一条出路了,于是决定主动让贤。

韩馥的决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因为他手下有亲袁派,但也有反袁派。冀州别驾闵纯、长史耿武、治中李历都反对把冀州拱手让给袁绍,他们劝韩馥:“冀州虽偏远,也有兵马百万,粮食够吃十年。袁绍不过是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就像股掌之上的婴儿,断了他的奶马上就得饿死,怎么能把整个一个州让给他呢?”

说的可谓实情,但韩馥此时已经毫无斗志,他只想尽快解脱,谁也说服不了他。韩馥派手下赵浮、程奂率精兵1万多人驻扎在黄河上的重要渡口孟津,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水军,听到韩馥让位的消息他们也吃惊坏了,赶紧回师。

当时袁绍正在朝歌,赵浮等人率领的水军从这里路过,有数百艘战船,路过袁绍军营时正好是夜里,赵浮故意让大家整兵擂鼓,袁绍听得心惊肉跳。

赵浮见到韩馥,劝他说:“袁绍正缺军粮,快要散伙了,不用十天半月必然土崩瓦解,将军只需闭户高枕,有什么可担忧的?”但是韩馥的脑子已经严重不好使,他打定了主意,不再考虑赵浮等人的建议。

韩馥让儿子拿着自己的官印、绶带送呈袁绍,这些都是朝廷颁发的,今后州牧、刺史、太守越来越多,而这种货真价实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韩馥主动搬出官署,住进已故宦官头目赵忠在邺县的一所旧宅。这样,袁绍便“和平解放”了冀州。袁绍进入邺县时,韩馥昔日的手下们纷纷前往迎接,其中也包括沮授、田丰以及颜良、文丑这些人,大家都表现出很积极的态度,唯恐落在别人的后边。

只有耿武和闵纯二人拿着杖和刀相拒,袁绍命令田丰把他们杀了。袁绍从此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兼任冀州牧,给了韩馥一个奋武将军的虚名,既不给兵也没有官属,挂了起来。

对韩馥的旧部,肯与自己合作的继续使用,任命沮授为奋威将军,协助自己分管军事;任命田丰为别驾,协助自己分管行政事务;任命审配为治中,协助自己分管人事和总务。

至于韩馥,原本是想通过让权给自己和家人换取一个安稳的生活,谁知根本做不到,在袁绍身边整天过的都是提心吊胆的日子,后来他离开袁绍投奔了好朋友张邈,但仍然整天疑心袁绍要杀他,时间长了难免精神产生错乱,最后还是自杀了。韩馥可以算是个窝囊人,事做得窝囊,死得也窝囊。

袁绍得到冀州后却不再提跟公孙瓒平分冀州的事,这把公孙瓒气得要命,这是导致了他们日后翻脸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公孙瓒那边还有个刘虞,他只得吃了这个哑巴亏,下令撤兵。

公孙瓒回到幽州后还得继续面对刘虞,刘虞是幽州的最高长官,公孙瓒此时的正式职务只是个中郎将,归刘虞节制。刘虞依靠怀柔手段和个人的威望让北部少数部族纷纷归附,朝廷表彰刘虞的功绩,先后拜他为太尉,还封了襄贲侯。幽州刺史部在刘虞的治理下局势逐渐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