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军只会窝里斗(第2/4页)

三路作战中凉州军胜眼看孙坚可以势如破竹直取洛阳了,突然一支人马从东北方向杀来,挡住了孙坚。

来的还是徐荣。在汴水打败曹操后,徐荣接到董卓的命令,让他赶紧增援南线。徐荣不敢怠慢,马上率一部主力前来支援,结果正碰上孙坚。徐荣不愧是凉州军里最能打的猛将,他堵住了孙坚,将其打败。孙坚这一仗败得很狼狈,只领着程普等几十骑突出重围。徐荣穷追不舍,孙坚头上戴着一个红色头巾,平时看着挺酷,这时候就要命了,红头巾成了一个标志,凉州军拼命追着打,孙坚手下将领祖茂提醒孙坚,把头巾摘下来给自己戴上,孙坚才得以解围。

祖茂被追到一片坟地,四处是敌兵,只好下马,把孙坚的红头巾绑在一根柱子上,自己趴在草中一动不动。凉州兵看见红头巾,以为抓住了孙坚,就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起来慢慢靠近,等到了跟前才发现是根柱子,祖茂这才脱险。

失利后孙坚退到了颍川郡,该郡太守名叫李旻,是豫州刺史孔伷的人。孙坚如果见到孔伷,一定有些尴尬,因为他也是豫州刺史。不过人家的豫州刺史是正宗的,有朝廷的任命,他这个豫州刺史是袁术表奏的,是水货。但孔伷、李旻还是给了孙坚以支持,协助他整顿残部,重整旗鼓,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杀回了河南尹辖区。孙坚率部一口气杀到了阳人,距洛阳南郊不到百里,董卓急命华雄率部阻挡,华雄被孙坚斩杀于阵前。

所以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华雄死在大谷关,不是汜水关;斩杀他的是孙坚所部,不是后来大家都传说的关羽。

看到孙坚势头太猛,董卓想出一招,他派李傕带上自己的亲笔信去见孙坚,表示求和之意。为了拉拢孙坚,董卓主动提出两家和亲,并让孙坚把自家子弟以及手下的人里愿意当刺史、太守的统统列一个名单出来,他照单全部任用。

董卓已经有了个女婿牛辅,还要再与孙坚和亲,看来他的女儿不止一个,不过没有儿子。但是,这些都被孙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如不夷其三族、悬示四海,我都无法瞑目,还结哪门子亲?”董卓只得亲自率大军迎击孙坚,结果不是孙坚对手,又吃了败仗。但反董势力也有损失,颍川郡太守李旻在作战中被俘,与他一起被俘的还有好友张安。

董卓命人把他们押送到洛阳,在毕圭苑里搞了个仪式,要把李旻和张安活活烹杀。这是董卓惯用的一招,此前在北线作战中他俘虏了袁绍手下一个名叫李延的将领,就下令把他煮了。大鼎支起,炉火熊熊,不用煮,一般人吓都吓尿了。

在历史上李旻和张安都没什么名气,二人在正史中出场也只有这一次,不过他们却留下了潇洒的一笔。就义前,二人谈笑风生,视死如归。临入鼎时还不忘调侃一下:“咱们不能同日出生,却有幸同日被烹啊!”

三路作战中凉州军胜了前两路,但正是第三路,不仅距洛阳最近,而且战斗力最强,很要命。董卓指挥人马坚守洛阳,同时做出随时西撤的准备。孙坚率部不断向前推进,准备随时发起对洛阳的总攻。

关键时刻,孙坚的后方却出了问题。孙坚一路高歌猛进,袁术心里不踏实了,他虽然是关东联军南线总指挥,但他靠的是孙坚,孙坚在前面打,袁术只是在后方负责后勤。孙坚打了败仗他着急,打了胜仗,他更着急。

有人在袁术面前不断挑拨:“孙坚如果攻入洛阳,就再也不好控制他了,这等于赶走了董卓这匹狼,又引进了孙坚这只虎啊!”袁术心眼儿本来就小,经过这一挑拨,对孙坚更不信任了,于是停止了前方的后勤供应。孙坚一下子傻了,如果断了军粮,将不战而败。

阳人聚距离鲁阳县有100多里,孙坚连夜骑马赶回鲁阳,对袁术说:“我之所以不顾生死全力拼杀,上为国家讨贼,下为报将军家门的私仇。我孙坚和董卓没有骨肉之怨,但将军您受别人的挑拨,还对我有所怀疑!”

孙坚越说越激动:“眼看大功将成,但军粮不继,这就像吴起当年叹泣于西河,乐毅遗恨于垂成啊,希望将军好好想想!”袁术考虑了一下,发现自己现在离开孙坚根本玩不转,只得重新调发军粮。

以上是南线战场,再说中线。

曹操率领从成皋前线败下来的一点儿人马先去了他的老家谯县,曹操的父亲曹嵩之前已弃官回家,但他目前并不在谯县,而是带着家族几十口人到徐州刺史部的琅邪国避难去了。

曹操这次回乡情绪很低落,不仅因为打了败仗,而且看到家乡一带受战争的影响也变得很残破,人员大量外流,想在这里招募人马重整队伍看来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