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海上大战(一七○二~一七一二年)(第6/15页)
太平洋宝船队满载着墨西哥、秘鲁与东方的宝藏,一直是英格兰加勒比海盗、私掠船,以及皇家海军战舰垂涎三尺的目标。马尼拉大帆船则是另一个故事了。它们是浮在海上的堡垒,坚不可摧,重五百至两千吨,载着数百人及数排重炮。史上只有一个英格兰人曾虏获这样的船:一五八七年的加勒比海盗托马斯·卡文迪什(Thomas Cavendish),而且那次是较小型的七百吨帆船。丹皮尔本人曾在最后一次出航时,攻击过一艘马尼拉大帆船,但套用他手下船员的话:“它们对我们来说太困难了。”[41]丹皮尔船上的五磅重炮弹,几乎没有在宝船的热带硬木船壳上留下任何凹痕。在此同时,西班牙人的二十四磅炮弹则猛撞在丹皮尔那被虫蛀得千疮百孔的船壳。尽管如此,套用另一位当时的人的说法,丹皮尔“从未中止这个打算”,[42]还急着让小罗杰斯支持他的计划。
大胆的远征计划
罗杰斯做梦都想不到丹皮尔有多急着离开英格兰。丹皮尔尽管声名远播,事业其实岌岌可危。他率领的“雄鹿”号是一场灾难:那艘重两百九十吨的护卫舰,在回到英格兰的途中沉入海里,丹皮尔和受困船员终于获救时,丹皮尔面临三场军法审判。法庭判决“丹皮尔不适合担任女王陛下任何船只的指挥官”,[43]罚他交出这趟三年旅程的所有薪资。丹皮尔在太平洋的私掠远征途中与副手吵架,失去了船员的敬重,战斗时还躲到自己用床与毯子在后甲板堆成的障碍物后头。此外,他没有好好清理船身,造成两百吨重的“圣乔治”号(St.George)和九十吨重的桨帆船“五港”号(Cinque Ports)被蛀虫吞噬,其中一艘船的船员甚至宁愿冒险待在太平洋的无人荒岛上,也不愿继续待在一艘正在分解的船上,最后蛀虫赢了,两艘船都沉了,而且在那之前还发生过一连串叛变,造成大多数船员抛弃自己的船长。丹皮尔最后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回到家乡,去面对各种指控他指挥不当的官司。[44]
罗杰斯对这一切几乎毫不知情,全身心投入丹皮尔的计划:一场到太平洋虏获马尼拉大帆船的私掠远征。最大的挑战是募资。丹皮尔根据经验得知,攻下一艘马尼拉大帆船,至少需要两艘武装齐全的护卫舰,还要有足够的人手组成大型登船队(boarding party)。派这样的船到太平洋将代价高昂,远超过罗杰斯可提供的资金。他们需要大量储粮与补给品,才能让那艘舰船航行到离家那么远的地方,还必须有可靠又有经验的指挥团队,以在一趟长三四年的旅程中维持纪律。罗杰斯很幸运,他人脉广阔的岳父惠史东爵士刚回到布里斯托尔,而且愿意在城内的商人领袖面前,提出这个大胆的计划。
众人完全支持这个计划。市长、前市长、未来的市长、治安官、镇上执事(town clerk),以及布里斯托尔力量庞大的商人事业协会(Society of Merchant Venturers)会长全都热情参与,可能与罗杰斯有亲戚关系的友人弗朗西斯·罗杰斯也加入了。这些地方重要人士同意买下布里斯托尔造船厂已经在造的两艘护卫舰,并提供装备。[45]
“公爵”号(Duke)是两艘船中较大的一艘,重三百五十吨,配备三十六门炮。“公爵夫人”号(Dutchess)较小,重两百六十吨,配备二十六门大炮。[46]罗杰斯除了出钱投资,还获任命为这趟远征的总指挥,以及“公爵”号船长。另一名投资人是贵族出身的商人史蒂芬·科特尼(Stephen Courtney),由他负责指挥“公爵夫人”号。丹皮尔获聘为这趟远征不可或缺的太平洋领航员。其他的船上干部,包括罗杰斯的弟弟约翰,以及“公爵夫人”号副船长爱德华·库克(executive officer Edward Cooke)。[47]库克是布里斯托尔商船船长,前一年曾两度遭法国船只袭击。最大的投资人托马斯·多佛医生(Dr.Thomas Dover)也随船担任远征主持人(president),这个职位让他对战略性的决定有很大发言权,如要航向何方和攻击谁。多佛是在牛津受教育的医师,绰号是“水银医生”(Dr.Quicksilver)[48],因为他喜欢用汞治疗各式各样的疾病。众船主让他担任医疗长(chief medical officer)及水手长(captain of the marines),拥有最终的岸上军事行动决定权。这样的安排令人费解,因为他缺乏军事经验,而且后来的事件还会证明他也缺乏领导才能。
罗杰斯不占中立船
罗杰斯的远征活动不只使他成为当代名人,还让他留下十八世纪早期私掠船生活唯一的详细记载,可供历史学家研究。罗杰斯和库克两人都为这趟为期三年的旅程,留下详尽、逐日的日记,而且在返航后不久就出书,各自争取读者。再加上其他的信件、文件,两人不仅提供了罗杰斯迈向成熟期时面临指挥挑战的完整面貌,也让人了解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蒂奇、范恩以及其他私掠者要面对的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