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 三好学生之死(第2/4页)

“老师,凭我家颜回的德行,我觉得要厚葬他。”颜路说话就带着火,似乎在命令孔子。

“怎么厚葬?”孔子觉察到了颜路的情绪。

“怎么厚葬?不能只用一层棺木,要用椁。”

“用椁?”孔子忍不住看了颜路一眼,心说你穷得叮当响,还要用椁?“嘿嘿,我觉得不妥,颜回顶多算个士,怎么能用椁?”

“不,就要用。”颜路赌气一样说。

“那你就用吧。”孔子有些生气了,不愿意搭理他。

“可是我没钱,我想老师能不能把您的车给我,我卖了车给我儿子买椁。”颜路瞪着孔子说,好像要来抢车。

孔子的火腾地上来了,反过来盯着颜路看,盯得颜路有点害怕了。

“颜路,我告诉你。德行不德行另说,我们说说各自的儿子吧。我儿子死了,也是有棺无椁的,凭什么你儿子死了就要用椁?再者说了,我虽然现在不是大夫了,可是我还享受大夫的级别和待遇,没有车,你让我出门走路吗?你听说过哪个大夫出门走路的?啊,我看你是脑子被驴踢了吧?”孔子发起火来,一顿痛斥,让颜路无话可说。

按《论语》。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孔子见颜路被训得老实了,这才把语气平缓下来。

“你以为什么?你以为颜回死了我不伤心?我比任何人都伤心。你回去吧,颜回的葬礼我来操办,你不用操心了。”末了,孔子还是要为自己的弟子出钱出力。

颜路回家了,挨了一顿骂并得到一个承诺,他的怨恨少了很多。

颜回的死讯迅速传开了,同学们都很悲伤,毕竟颜回的人品是那样高尚,学问是那样优良,即便大家未必就喜欢他,可是大家从内心尊重他。何况,他是老师最得意的学生。

于是,不等孔子来说,子贡和冉有牵头,决定大家集资厚葬颜回。

“子贡啊,葬礼恰当就行了,不要厚葬了。”孔子劝子贡,不希望大家破费太多。

“老师,您就别管了。”子贡把事情都揽了下来,不想让老师为这个事情太操劳。

结果,子贡还是厚葬了颜回,包括用了椁。

“唉,颜回就像我的儿子一样,可是却不能像我儿子一样下葬。这个事情不怪我,都是他的兄弟们操办的啊。”孔子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他还是觉得这样的葬礼不够恰当。

按《论语》。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圣人还是腐儒?】

颜回,后来的历史认为他是孔子最欣赏也是最喜欢的学生,事实上可能也是。

在颜回死后,鲁哀公和季康子曾经问过孔子同样的问题:“您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当然是颜回了,不会迁怒于别人,也不会为自己的错误推诿,不幸的是夭折了。现在呢,再也找不到颜回这么好学的了。”

按《论语》。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按《论语》。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孔子对颜回的赞扬超过对任何人的赞扬,且看看《论语》中怎样说。

孔子说:“颜回的心中能够长久地保持仁德,别的人只不过偶尔想一想而已。”

按《论语》。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上课听讲从来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

按《论语》。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孔子说:“真是死得可惜啊,我只看见他进步,没有见他停留过啊。”

按《论语》。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孔子认为自己不如颜回,前面已经有过引述,这里不妨再引述一遍。

按《论语》。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弟如也。吾与汝弟如也。”

孔子真的认为自己不如颜回吗?应该是真的,而且,颜回确实比孔子更纯粹更不功利。来看看《荀子》中的一段记载。

有一天,孔子问子路:“知者怎样?仁者怎样?”

子路的回答是:“知者让别人了解自己,仁者让别人爱自己。”

“嗯,你就算个士了。”孔子说,尽管子路品位不高,可是至少还算有想法。同样的问题,问子贡。

子贡的回答是:“知者洞察别人,仁者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