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宋国人的独立自主(第3/4页)

九年过去,宋襄夫人从40多岁到了50多岁,与公子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纯粹。如果说从前想干掉宋昭公是为了报仇,那么现在就纯粹是因为喜欢公子鲍。

看看现在的六卿构成:华元担任右师,公孙友为左师,华耦为司马,鳞瓘为司徒,荡意诸为司城,公子朝为司寇。依旧是戴族、桓族大包大揽。

宋襄夫人认为时机已经到了,可以行动了。于是,宋襄夫人再次联合戴族,准备动手。

“孙子,看日子,你该去孟诸打猎了,啊,祭祀用的猎物要准备了。”宋襄夫人半提醒半命令,要让宋昭公去打猎。

“啊,对对,奶奶,我正准备呢。”宋昭公应承着,其实他已经知道了宋襄夫人的计划。基本上,所有宋国人都已经知道了。

怎么办?

“先下手为强。”司城荡意诸建议,基本上,现在他是宋昭公唯一的朋友。

“不,不行,她是我奶奶啊。”宋昭公反对。

“那,那就逃走?”

“唉,我也知道,老百姓不喜欢我,大夫们也不喜欢我,连奶奶也不喜欢我,我这样的人,逃到哪里能受欢迎呢?不就是个死吗?我已经活够了,死就死吧。”宋昭公视死如归,也难怪,九年来的日子过得压抑,早就想死了。

宋昭公很从容,把自己的财产都倒腾出来,分给自己的左右,然后让他们各奔前程。想一下那个场景,绝对有悲壮的味道。

宋昭公,其实是个很够意思的人。

宋昭公在那边分遗产,地球人很快就都知道了。

十一月二十一日,打猎的前一天,宋襄夫人把荡意诸找来了,因为是他陪宋昭公去打猎。

“小荡啊,啊,那个什么,明天要发生什么事情你都知道了,就别去了吧。”宋襄夫人不愿意杀他。

“不,作为主公的臣下,明知有难却自己逃走,会把大家教坏的。”荡意诸拒绝了宋襄夫人的好意。宋国人,就这样。

第二天,宋昭公带着荡意诸去打猎了,其实他们知道,自己才是猎物。

事情如期发生,宋昭公和荡意诸被宋襄夫人派去的人杀死。

当天,公子鲍登基,就是宋文公。司城的职位则给了公子鲍的同母弟弟公子须。

宋昭公死了,宋国人民皆大欢喜。

荡意诸死了,却只有一个人高兴,谁?他爹。

“终于能安心睡个觉了,哈哈哈哈……”荡意诸的老爹公孙寿高兴得够戗。

儿子死了,为什么爹这么高兴?

原来,公子荡死后,应该是儿子公孙寿接任司城,可是公孙寿拒绝了,他说:“这年头,官场不好混。国君的位置不稳,大臣很可能就跟着倒霉。我不当这官,让我儿子去吧,就算他死了,我们家族还能保住。”

现在,儿子死了,家族保住了,所以公孙寿很高兴。

没办法,宋国人,就这样。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宋昭公属于内婚,老婆是武族的,因此,武族一向为宋昭公不平。

两年后,武族以宋昭公太子的名义联合穆族和司城公子须造反,要扶持公子须登基。宋文公听到风声,立即组织戴、桓、庄三族进行镇压,结果杀了公子须和宋昭公的太子,将武穆两族驱逐出境。

至此,宋国的族争告一段落。

看看现在的六卿构成:华元担任右师,公孙友为左师,华耦为司马,鳞瓘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乐吕为司寇。戴族三位、桓族两位,公孙师代表庄族入阁。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国内安定了,宋文公终于可以放眼世界。而放眼世界的结果是让他吓了一跳,他这时候才发现强敌环伺,宋国需要立即制定外交政策。

于是,宋国开始讨论外交政策。与会人员:宋文公,六卿。

“各位叔叔大爷,目前的国际形势是这样的:南面,楚国人非常强大;北面,晋国人也很生猛;东面,鲁国人非常友好;西面,天杀的郑国人非常讨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么复杂的国际形势?”宋文公提出问题。

公孙师没有发言,他也不准备发言,在内阁里,庄族的实力太弱,不宜发言。

“我谈谈看法。楚国人是我们的世敌,而且是野蛮人;郑国人也是我们的世仇,而且很狡猾。我们要想在世界立足,只能投靠晋国人。”公孙友发言。大家没有反应。

“我觉得我们应该灵活一些,楚国人目前比晋国人强大,我们尽管不喜欢他们,也不要得罪他们,最好主动去和他们修复外交关系,这样的话,郑国人也就不敢来欺负我们了。”华耦发言。大家还是没有反应。

宋文公皱了皱眉头,说话了:“两位啊,你们一个是投靠晋国,一个是主动修好楚国,这些话,我不爱听。华元,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