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生猛子(第3/4页)

这崔杼是干什么的?顺便说说崔姓起源。

姜太公去世之后,也不知道传了几代,就传到了丁公姜伋,丁公姜伋的嫡长子季子让位给弟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子孙以邑为氏,这就是崔姓的起源。姜季子就是崔姓的得姓始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韩国的。

崔家和庆家一样,都是公族,也都是公室用来抗衡国高两家的新兴力量。

从能力来看,崔杼还在庆克之上。

“主公,不可轻举妄动啊。高弱造反,必然内联国佐,如果我们贸然出兵讨伐高家,国佐就有可能趁机端我们的老窝。”崔杼比较有头脑,当即提出反对意见。

“嗯,你说得对。可是,难道我们就这么忍着?”

“忍,该忍就忍。”

“忍到什么时候?”

“忍到他们忍不住的时候。”

“好,那就忍。”

齐灵公决定忍着,就当不知道高弱已经造反。

这一忍,就是一个月。

转眼秋收结束了,晋国派人来,召集齐国军队随同联合国军队讨伐郑国。

“主公,机会来了。”崔杼看到了机会。

“什么机会?”

“派国佐领军参加联合国军队的行动,他一走,咱们就对高家下手。”崔杼厉害,玩一手釜底抽薪。

于是,齐灵公派国佐领军前往郑国。国佐自然不愿意去,可是想想齐灵公这段时间的表现,看不出来他是在故意支开自己打高家的意思,于是决定听从命令。

尽管走了,国佐也不是傻瓜,他留下了眼线,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通知自己。

国佐一走,这边崔杼和庆克就率领着齐军讨伐高家。

计策很好,可惜,崔杼和庆克都不会打仗,围住了庐一通狂攻,结果是毫无进展。

再好的计策,也需要速度和时间的配合。这一边崔杼和庆克不能迅速拿下庐,那一边,国佐已经得到了消息。于是,齐军退出联合国行动,紧急回国,直奔庐而去。

等到国佐的部队来到,崔杼和庆克可就傻眼了。跑吧,说不过去;打吧,好像也没有理由,况且,也打不过。两人正在手足无措的时候,国佐派人来了,说是请两位过去见见。

去,还是不去?去吧,危险;不去吧,人家国佐是上卿,这两位才是大夫,差了好几级,不去也说不过去。

没办法,两人硬着头皮去了国佐的大帐。

战战兢兢,崔杼和庆克进了国佐大帐,刚一进去,就见国佐大喝一声:“把庆克给我拿下。”

两边卫士出来,将庆克拿下。

“国、国、国老,您这是?”庆克吓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庆克,我说过别再让我看见你。谁知道你不仅不思悔改,而且搬弄是非,陷害高家和鲍家。来人,拖下去砍了。”国佐大喝,手下不容分说,将庆克拖下去砍了头。

庆克就这么死了,算计别人半天,结果先把自己算计死了。

崔杼吓得两腿发抖,扑通跪了下来。

“国,国老,这不干我的事啊,是主公让我来的。”崔杼跪地求饶。

“没你的事,你走吧。”国佐放过了崔杼,却不知道,真正出主意的正是崔杼。

崔杼得了小命,不敢停留,立马率军撤回了临淄。

【高弱】

国佐进城,和高弱见面,之后挥师回到自己的封地谷,宣布独立。

现在,国高两家都已经造反,而且国佐手中还有齐国军队。这样的结果,是齐灵公最不愿意见到的。怎么办?

这时候,齐灵公想起齐国的外交政策来了:阳奉阴违,见机行事。

该装孙子的时候,就得装孙子。

齐灵公派人前往谷地,与国佐进行谈判,大概意思就是此前的一切都是误会,都是庆克在挑拨离间,如今您老人家为国除害,为君锄奸了,咱们误会消除,就该齐心合力,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了。

国佐其实也并不真是要独立,他只是要以此警告齐灵公,同时为高家和鲍家伸冤。于是,国佐提出为高家和鲍家平反昭雪的合理要求,齐灵公当然答应。于是,国佐宣布取消独立。随后,高弱也宣布重回祖国怀抱。

公室与国高两家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以国高两家的胜利而告终。

但是,齐灵公更加感觉到国高两家的力量过于强横,更加下定决心要收拾他们。

第二年,也就是晋国栾书杀晋厉公那一年,齐灵公找到了一次机会,或者说,他决定孤注一掷了。

栾书杀晋厉公让齐灵公震惊,他怀疑国佐随时会成为齐国的栾书,而自己会成为齐厉公。怎么办?

“主公,先下手为强啊。”崔杼又出了主意。

于是,齐灵公下手了。

事实证明,国佐并不是齐国的栾书。一月底,齐灵公在朝廷派人刺杀了国佐,随后又派人杀了国佐的大儿子国胜,国佐的二儿子国弱则逃到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