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咸丰‖

谁要跟朕抢骨头?

清文宗奕(1831—1861),登基时才二十岁,尽管大局不妙,还是想励精图治,大有作为,可是辛苦做了几年皇帝,局面不仅没有改观,反而变得更坏。他也绷不住了,开始“纵情声色”,自号“且乐道人”,要破罐破摔了。

召戏班进宫唱戏,是一大乐事。当时排行第一的名角,是春晖堂周翠琴(1837—1857),翠琴字稚云,苏州人,“质丽神清,有藐姑仙人之目”。只是佳人命薄,二十一岁就逝世了。剧评界对此极表惋惜,至云,(翠琴)空前绝后,“不但一身不永,后亦无复有丽人可继芳躅者”。

翠琴生日为二月十四日(作者注:许善长谈麈卷四谓为十一日),而二月十五日是传统所谓“百花生日”的花朝节;忌日在三月杪。御史陆秉枢为他作挽联,即从生卒月日发挥,云:“生在百花前,万紫千红齐俯首;春归三月暮,人间天上总销魂。”措语明白,使事妥帖,而寄托深远,确是佳对。

只是,“人间天上”四字,又有一点儿讽刺的意思。人间,都知道是哪里,天上呢?可以解释为帝王的居所。以此,时人记录这副对联,加了八个字“一时传诵,流闻禁中”;禁中,指紫禁城,即谓奕也听说了这件事。

皇帝日理万机,本不该关心这些事,可是“且乐道人”钟情于梨园,不会不知道这些事。然则知道又如何,是不是该为陆大人这份悼词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而暗暗叫个好?不是。因为陆秉枢不但写对联,还写奏折,抨击皇帝沉迷于征歌选色,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当然,秉枢没有直接批评皇帝,而是批评皇帝身边的王大臣,不但没有尽职尽责,反而逗引皇帝观剧度曲,荒废了朝政,并建议皇帝严肃处理这些佞臣。

这类折子,原则上只有上奏的大臣与览奏的皇帝才能知晓,但是,作奏的臣子或多或少以敢批逆鳞为荣,总会有意无意向人透露其中的消息,于是,陆大人敢谏直言之名,也是“一时传诵”。可是,奕既已基本放弃做个好皇帝的努力,同时又不能捐除年轻人好勇斗狠的习性,怎么会乖乖挨骂?

他拿起红笔,在折尾批示,反击陆秉枢。他说,你陆秉枢“不论事之重轻”,总以“要誉”为目的,有机会就跳上道德高地对我扔砖头。听戏捧角,多大的事儿?你连篇累牍不够,还要“旁及军务夷务”“以为耸动之具”。你到底真关心军国大事呢,还只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几两虚名?“居心殊不可问”也。最后,还不解气,发动人身攻击,写道,你也听戏,你还为戏子作挽联,“亦与优伶等类”矣,你为这事与我较劲,跟狗抢骨头有啥区别(“譬之犬之争骨群吠”)?

这段朱批,是因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很多机密档案流布民间,经李慈铭访闻,录在日记,今天我们才能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