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与配角(第2/2页)

这一段是报捷奏疏中例应具备、用作结尾的“保奖”名单。都兴阿虽曾下令撤退,但他仍是意生寺之战名义上的指挥者;而李续宾自南岸渡江来援,有堵截追剿之功。都、李分任两军统帅,故以二人“调度得宜”作为“仰恳天恩优加奖励”的发语词,此系旧时奏折的套话,与今日“在某某同志领导下如何如何”的滥调,同一机杼;不赘。着重要看的是“保奖”名单中的排名情况。显然,在这场“罕见之奇捷”中,鲍超以“忠勇罕匹”,荣膺功首。而且,其他参战有功人员,不论生死,都只以“附片”申请奖励,并没享受到鲍超这种随“专折”加以表扬的待遇。附片保奖五人,其中,密雅明阿是都兴阿亲兵营营官,何有贵、易容贵、陶忠泰、陈德懋都是霆营军官。由此可知,不但鲍超荣膺最佳个人称号,霆营也获得了最佳集体奖。然则多隆阿在此役表现实属平庸,概可想见矣。是故,谓林翼此折,不动声色,而暗寓褒贬。

两年后,曾国藩追忆此战,云“意生寺之役,则马队并未在场”(曾国藩《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申刻);有此一语,事实昭然,益知林翼作奏不动声色而暗寓褒贬,其为春秋笔法无疑义也。

至此,公案了结:多隆阿未参与意生寺之战,此战纯是鲍超力挽狂澜的个人表演。

再说几句闲话。罗尔纲《太平天囯史》卷五十六《传》第十五《陈玉成刘昌林》,于此役无一字提及。同书卷二《纪年》亦不言此役。此战,清军以少胜多,不致因大举回援而撤九江之围,并因湖北防守成功而挺进安徽,实在不容阙书。当时记此役者,如汪士铎、雷正绾、陈昌、梅英杰诸书,俱标玉成之名,罗先生固知有此一战,不应从阙。罗先生笺证李秀成供词,屡屡指责清方记载讳败夸胜,称为“秽史”;而对英王的败仗,则也采取为贤者讳的“春秋笔法”,略而不提,是以“秽史”之笔自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