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赚三千两

古人通常理想是中一次考,娶一房小,刻一部稿。这就是所谓俗吏的人生画像。然而,对于志存高远的名臣来说,虽曰近君子,远小人,俗吏不能也不应摒绝,则是胡林翼获得的教训。

当他在湖北巡抚任上,某日,接见一位需次来省的县令。其人五十出头,举人出身,在京经过大挑,分发湖北,此行谒见长官,若无异议,则将赴县上任。其时天气炎热,县令随身带了扇子,大摇特摇,全没注意巡抚的脸色已起了变化。林翼问:“很热啊?”县令答:“是,是,特别热。”林翼说:“不如除下帽子。”县令致谢,除了官帽继续扇。林翼看冷笑话没起作用,有点儿生气,说:“干脆把袍子也脱了罢。”县令遵命除了官服,赞颂领导英明,确实凉快多了。林翼大怒,拂袖而去。

入内,胡母汤太夫人见林翼面有愠色,问:“这是咋了?”林翼报告了见闻,说:“此等人真辱没衣冠,怎么能指望他做个好官。”太夫人说:“崽啊,你错了。此人三次不中会试,五十岁了,大挑一等,得了知县之职,才进入官场,哪晓得应对上官有那么多规矩。若知道六月天扇扇子也会惹怒上官,他绝对能忍住的。而且吧,你是领导,他是属吏,你要批评他,尽可直言,何必冷言冷语戏弄人呢?你也错了。”

林翼尽管脾气大,道理还是听得进去的,觉得母上所言甚是,于是,次日再次召见县令。县令这次没带扇子,然而神色从容,并无涩缩之态。林翼略询他的履历,然后问他,做官是为了啥。县令答:“想赚三千两银子。”林翼“心鄙其言”,但也欣赏他的坦白,再问:“为啥定三千的指标?”县令答:“出身贫寒,无力读书,幸有祠堂津贴,亲戚资助,才能中一举,得一官,所以要赚三千两,是想捐一千给祠堂,分一千给穷亲戚,剩一千用来赡养妻子。”如此,何可厚非,林翼点头称是。遂指派某县,命他赴任。

县令在官年余,辖地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没有一桩未结之案,也没有拖欠一两正供钱粮。林翼感叹,“此所谓安静之吏,悃朴无华也”,不遵懿训,差点儿错失一个好官。没多久,县令具禀求见,官印也带在身上,林翼笑问:“三千两已经到手了?”县令答:“托大帅的福,不但赚了三千,还有三百两的盈余,这笔计划外的收入我不要,请大帅处分。”随即呈上银两,长揖而去。

此事见民国《益阳县志稿》。唯清末知县年入,综计正俸、养廉与陋规,所谓“不贪不滥,一年三万”(光绪《湘潭县志》),虽然湖北州县在战乱凋残之余,或不如湘潭富裕,而三千三百两的年薪,终究是太低了点儿。是县令尚未全力刮地皮,还是别有原因,今则不得而知矣。然而老实说出做官就是要赚钱,且报出一个准数,百年后思之,仍然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