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刘裕对南燕和后秦的北伐(第4/9页)

第一阶段的战况

东线:王仲德部陆路循黄河西进,首先攻克魏军的凉城。驻防滑台的北魏兖州刺史尉建被晋军震慑,弃城渡河逃往北岸,王仲德立即占领滑台,肃清了北魏在河南的驻军。[18]魏帝拓跋嗣不了解晋军意图,派叔孙建率兵渡河至滑台城下探寻晋军北上的目的。王仲德派使者向魏军转达:晋军此行是为西征姚秦、光复洛阳,需要溯黄河进军,所以要向北魏暂借这段河道,他声称晋军本准备以租借形式获得滑台城,“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但尉建仓皇逃遁,才使晋军轻易占领空城。叔孙建得到王仲德这个保证后,表示不反对晋军西征,但晋军应早日归还滑台。魏帝获悉王仲德的解释后,又遣使到彭城面见刘裕,得到的回答与王仲德所言相同。[19]

但竺灵秀等开泗黄航道的工作并不顺利。十月,西路军已经攻占洛阳,但泗黄航道仍未开通。此时已进入严冬季节,受土地封冻影响,工程难度更大,且黄河结冰之后,北魏军队随时可以侵袭河南地区,所以王仲德部承受着巨大压力挖掘渠道,并警戒滑台一带的黄河边界。

中线:沈林子、刘遵考所部沿汴河故道西上。汴水上游的石门水口已经湮塞多年,水量无法保障航行,所以沈林子、刘遵考所部无法乘船,而只能从陆路进军。[20]汴水中游的谯郡、梁郡,原是秦、晋势力都较薄弱的边界地带,有一些独立武装,此时加入沈林子所部。[21]后秦兖州刺史韦华驻防仓垣,在晋军压力之下,弃城撤往成皋,晋军进占仓垣。

沈林子等乘胜进占石门。但开通石门水口的工作也不顺利。刘遵考指挥士兵们投入开渠工作,一度开凿出黄河入汴水的渠道,但渠道旋即发生崩塌,再度湮塞。此后数月内一直不能开通。[22]除了开掘石门水口,晋军还要砍伐汴河故道中的树木,因为自彭城至石门的七百里河道湮塞日久,已经树木丛生。周超之部受命砍树,这项工程也旷日持久。[23]

西线:王镇恶、檀道济沿颖水向西北,一路攻克秦军城垒。驻防项城的后秦徐州刺史姚掌向晋军投降。晋军继续北上攻占许昌,又于十月连克阳城、荥阳,至此,洛阳外围关隘已被晋军控制。逃奔到成皋的秦兖州刺史韦华也向檀道济投降。[24]后秦在洛阳驻军仅五千余人,[25]驻防的征南将军姚洸急忙向长安求援。姚泓派出骑兵三千、步兵一万增援洛阳。当援军未赶到时,姚洸分兵防守洛阳城东的巩县和柏谷坞,巩县守军未与晋军交战即逃回城中,柏谷秦军一千余人与晋军激战,几乎全部被歼。姚洸见晋军兵临城下,遂向檀道济、王镇恶投降。[26]此时增援骑兵已进至洛阳西不足百里的新安县,步兵进抵三百里外的湖城。得知洛阳陷落,这两支增援秦军改为原地驻防固守,阻止晋军西进长安。

到义熙十二年(416年)十月,晋军已完成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全部占领河南地区。从八月进军以来,只用两个月就取得如此战果,应当说进展比较顺利,但两处开凿航道的工作仍未能完成。按照刘裕的部署,三路北伐晋军分别驻扎滑台、石门和洛阳,等刘裕主力到来。

完全超出计划的伐秦第二阶段战况

在义熙十二年冬,泗黄航道和汴水航道都未能开通,刘裕主力舰队依旧停泊在彭城。从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开始,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三将违反部署,擅自向关中进军。从这时开始,战事进入第二阶段—与原规划不同的第二阶段。最关键之处就是刘裕主力未能与前锋诸军汇合,双方都各自为战。下面对这一阶段战事进行简要梳理。(关于此阶段战事,可参考图8、图9)

三将擅自西征:义熙十二年底,晋军刚刚进占河南之后,后秦内部发生动荡和内战,到义熙十三年正月,叛乱被扑灭。此时,河南的晋军将领看到后秦受叛乱削弱,不愿坐失时机,遂不顾刘裕部署,主动向西发起攻击。最先擅自西进的是王镇恶。他从洛阳出发,循洛水西上宜阳,从南方迂回占领渑池,然后向潼关进军。檀道济、沈林子看王镇恶投入战斗,不甘灭秦之功被其独占,也率部西进。到达陕县(今三门峡市)后,檀、沈认为秦军重兵在潼关阻击王镇恶,黄河北岸疏于防范,遂北渡黄河试图从蒲坂进入关中。但秦军严密防守潼关、蒲坂,三将与秦军鏖战数月,都无法冲入关中。

图8 东晋灭后秦之战两军争夺潼关示意图

图9 东晋灭后秦之战奇袭长安示意图

刘裕水军入河:同在义熙十三(417年)年正月,王仲德部终于开通泗黄航道,而汴水航道一直未能开通。刘裕舰队只得溯泗水而上,准备入黄河开赴洛阳。这条航道比汴水迂回,且要经过魏军在北岸严密设防的河段,并非首选,但在石门开通遥遥无期,三将已经擅自西征的情况下,刘裕只能做此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