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第6/10页)

那边郡的士兵,听到烽火升起,燧烟点燃的消息,都张弓待射,驱马进击,扛着兵器,奔向战场,人人汗流浃背,唯恐落后,身触利刃,冒着飞箭,也义无反顾,不考虑掉转脚跟,向后逃跑,人人怀着愤怒的心情,如同报私仇一样。难道他们乐于死而讨厌生,不是编排进户籍的人民,而和巴、蜀不是同一个君主吗?只是他们考虑深远,把国家的困难作为急事,而乐于尽到做臣民的义务罢了。所以他们中有的人得到剖符封官,有的分圭受爵,位在列侯,居住排列在京城的东第。他们去世就能将显贵的称号流传后世,把封赏的土地留传给子孙。他们做事非常忠诚严肃,当官也十分安逸,好名声传播于久远,功业昭著,永不泯灭。因此,贤人君子,都能肝脑涂地,血肉滋润野草而在所不辞。现在充当供奉币、帛的役夫到南夷,就自相杀害,或者逃跑被诛杀,身死而没有美名,被谥称为“至愚”,其耻辱牵连到父母,被天下人所嘲笑。人的气量、胸襟的差距,难道不是很远吗?但这也不仅仅是应征者的罪过,父兄们往日没有加以教导,也没有谨慎地给子弟做表率,人们没有操守,不知羞耻,则世风也就不淳厚了。因而他们被判刑杀戮,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么!

皇上担心使者和官员们就像那个样子,又哀伤不贤的愚民像这个样子,所以派信使将征发士卒的事情告知百姓,趁机斥责他们不能忠于朝廷,不能为国事而死的罪过,责备三老和孝弟没能做好教诲的过失。现在正是耕种时期,不轻易繁劳百姓,已经亲自面谕郡旁近县的人了,担心偏远的溪谷山泽间的百姓不能全听到皇上的心声,待到檄文一到,赶快下发到县道,使他们都了解陛下的本意,希望不要疏忽了。

司马相如返回京城报告。唐蒙已经掠取并开通了夜郎,趁机要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征发巴、蜀、广汉的士兵,参加作工的有几万人。修路两年,路没修成,士卒大多死亡,耗费的钱财拿亿来计。蜀地民众和汉朝当权的人大多说这样不利,这时,邛、筰的君长听说南夷和汉朝来往,得到了很多赏赐,多半想做汉朝的臣仆,请求为他们设置官吏,和南夷一样。天子询问司马相如,相如说:“邛、筰、冉、駹等都靠近蜀郡,道路也容易沟通,秦朝时曾经来往并设置郡县,到了汉朝建立时才废除。如今真要重新开通,设置郡县,价值超过南夷。”天子认为很对,就任命相如做中郎将,让他持节出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等,乘坐着四匹马拉的传车,凭借巴、蜀的官吏和财物来笼络西夷。到了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属下都到郊界上来迎接,县令背负弓箭在前面引路,蜀人都认为是光荣。于是卓王孙、临邛各位父老都凭借关系到相如门下,献上牛和酒,用以结好。卓王孙喟然感叹,自以为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的时间太晚,便分给他女儿很多财产,和分给儿子的相同。司马相如便平定了西夷,邛、筰、冉、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臣服汉朝。于是拆除了原先边界上的关隘,使边关扩大,西边到达沫水和若水,南边到达羟柯河,以此作为边界,开通了零关道,在孙水修桥来沟通邛都,相如回京城报告天子,天子十分高兴。

司马相如出使蜀郡时,蜀郡的年高长者大多说开通西南夷没有用处,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有认为是这样的。相如要进谏,但建议业已由自己提出,因而不敢再进谏,就写文章,假借蜀郡父老的语气来讲话,而自己来诘难对方,来含蓄地劝告天子,并且借此来宣扬自己出使的意图,让百姓知道天子的本意。那文章说:

汉朝建立七十八年,恩德美盛,存在于六代君主之中,威武强盛,恩惠流传久远、深广,百姓们都受到沾溉,就连国外也广泛传播。于是皇上就命令使者西征,西方的国家顺应时势而退让,德教之风所到之处,无不随风倒伏。因而使冉来朝,使駹臣服,平定了筰,保全了邛,夺取了斯榆,占领了苞满,然后车马纷纷返回,向东去将要还报朝廷,到达了蜀郡成都。

这时,耆老、大夫、荐绅、先生共有二十七人,严肃地来拜访。寒暄过后,趁机进言说:“听说天子对于夷狄,其目的是牵制他们不使断绝关系罢了。现在烦劳三个郡的士兵,去开通夜郎的道路,到现在已经三年了,还没有完成,士卒劳累疲倦,广大百姓生活不富足。如今又接着来开通西夷,百姓们精力耗尽,恐怕不能完成这事,这也是使者的麻烦,我们私下为您忧虑。况且那邛、筰、西僰和中国并列,已经过了许多年,记都记不清了。自古以来,仁德之君不能招来,强大之君不能并吞,推想大概是办不到吧!如今割弃良民的财物去增加夷狄的财物,使汉朝依赖的人民遭受疲困,而去事奉无用的夷狄,鄙人见识短浅,不知道所说的对或是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