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西苑一条街

[访谈者按]前面说过,北京西郊系因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而发展起来,其中有名的是三街三镇。三镇是海淀,清河和青龙桥。三街则指西苑街,成府街和蓝靛厂街。其中的西苑并非皇城之内的西苑,它距京城28华里,位于颐和园东南。如果乘公交车,在颐和园和圆明园之间的路上,就有名为西苑的一站,从车站往南再往西,就是这里所说的西苑街了。

西苑街与圆明园隔万泉河相对,与我少年时读书的那所北京著名的重点中学101中近在咫尺。但在我当年的同学中,却极少有人是从这条街考上的。我总听人说这条街是个藏污纳垢之所,所居多是国民党逃走前留下的散兵游勇,总之均非善辈。这种带有歧视性的误解持续多年,直到我走进这条街的居民中间,倾听他们的故事之后才彻底扭转。

西苑在清代是绿营兵的驻地,也是圆明园八旗护军营的校场。清亡之后又有军阀和国民党军队先后驻扎这里,据《海淀区志》记载,就有军阀的近畿拱卫军、禁卫军、陆军第13师、16师,国民党的29军37师师部以及110旅,还有北平警备司令部第二分区指挥部,等等,注192据说当时这里红楼栉比,极其壮丽,是“我国首屈一指的豪华兵营”。但在与兵营仅一墙之隔的西苑街上,住的大多数却都是从山东、河北等地农村入京谋生的流民。他们因家乡遭受水涝灾害无以为生而辗转入京,为在京寻求一小块立足之地而历尽艰辛,始终是京城最贫困最底层的人口。即使在1949年之后那个穷人当家做主的年代,他们也并非各个都像坛根儿下的王春茂师傅那么幸运注193,而往往因“来历复杂不明”而成为被批斗、被关押的对象,我当年听到的那些误传,源头就出自这里。而我选定这条街上的居民来做访谈,正是因为这条街在京城边缘那些以外省移民为主的街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说句题外话,1933年著名女作家冰心先生写过一篇小说《冬儿姑娘》,就是以京西西苑一带为背景的,文中描写一个内务府旗人家的女儿冬儿,在清朝灭亡之后家境衰落,父亲离家出走,母亲靠着从圆明园遗留的汉白玉石柱上砸些碎石卖给米厂敷衍度日,冬儿自幼泼辣倔强,在与兵营中大兵做生意时从不吃亏,等等。这是冰心先生的一篇重要作品,论者认为它表明冰心的创作由此进入新的里程,开始深入到社会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进入到普通劳动者家庭遭遇和境况的深层。而我则发现,这篇小说中提到的几乎所有故事,都可以在京西的这几篇口述中找到影子,这很可能是冰心先生在燕京大学时接触到的真实生活,因为燕京大学亦即现在的北京大学所在地,距西苑一带实在很近。同时亦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与周围居民的关系,很可能比我上学的20世纪60年代还要密切一些。

冬儿姑娘的性格,是典型的旗人女儿的性格,这在我做的口述中多有反映。可惜的是,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我还没有见到哪个评论者从这个角度来注意和评判这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