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闻道浮生戏一场(第6/9页)

我说:“那我得劳动您。”

“放心吧,没事没事,下礼拜来啊,下礼拜我给你说这念白,念白戏,来啊。”

我说这要说什么念白戏啊,赶紧去了。等人都走了,他让我坐着,人家学戏都站着,我得坐着,我就这么特殊。提这官话,就告诉我谁的念白有什么毛病,谁谁谁怎么回事,全给数落到了:

“行了,咱们就一字字儿念吧,教点正经的,《双狮图》(《举鼎观画》)。”

我学得快呀,三四次我就会了,挺高兴的。

王:这戏现在也看不见了。

刘:也不大上了,也不叫座儿。完了之后又过了差不多一年,又把我叫过去了,说别走,我想不定怎么回事呢,等人都走了:

“我给你说出戏吧,你这唱啊比不会还不会呢!”

这回我就不客气了:“给我说什么戏呢?”

“《探母回令》。”

我说:“《探母回令》我都唱一百回了。”

他说:“咱们就先念一段儿。”

问我这是怎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儿,要按他的要求,我就是“比不会还不会”,尺寸怎么着,谁快谁慢,怎么把这锣鼓叫起来,身上是什么身段,怎么来怎么走……我就是比不会还不会。

王:要是从票友的角度说那些或者是不往心里去或者是根本不知道。

刘:根本不知道,以为自个儿会呢,以为唱得还不错呢!让他这么一讲啊,一点儿也不假,比不会还不会。这回进步啦,知道唱戏跟锣鼓是什么关系,一出戏怎么安排,什么快什么慢,我都自动懂好些事了,比如这招是[二六],我就先得问问,前头是什么后头是什么,有时候是[快二六],有时候是[慢二六],这是怎么回事儿,我就懂得怎么安排唱腔了,为什么关公的[二六]跟别人不一样,关公是七个字的[二六]按十个字儿唱,板不一样,就都明白了。

定(问王):你知道吗?

王:不知道。

刘:这回又过了好像不到仨月吧:“怎么样,我给你说说戏吧。”

定:这回又是什么比不会还不会啦?

刘:说:“这回给你说说台步,你这台步啊比不会还不会。”(众笑)台步忌讳什么?有大步不行,趋着不行,反正这些毛病吧,都得说清楚了,这都不能要:

“我‘走’你瞧瞧啊。”

练一个礼拜,就按他的练,那时候短不了上台,人家拉我唱戏,没法子,面子事儿。下回去了他急了:“怎么回事儿?”没等到他吃点心呢,学生都在那儿呢,他就让我“走”了,他着急呀,想看看我“走”,我这一“走”之后,由这头“走”那头,那么点地儿,说:“哎那谁,咱们那麻花买来没买来?”不提了,没法提了,他就喝那粥,别说我那个一点不行吧,没法说了那是,等着他吃完粥,等着教完了戏,我就等着吧:“不行啊,一点没有啊。”

王:演了那么多回一点儿没有?

刘:“一点儿没有,比不会还不会。这怎么行呢?”我是没学过。由头儿来吧,给我练这子午相。

定:什么叫子午相?

刘:子午相就是子是静,子是阴,午是阳啊,一动一静吧,子午相是动静相宜。完了什么叫云手,再完了走台步,起霸,真是好好学啊,打那儿我才知道身段是怎么回事儿,他这一套跟钱金福的是一套。

定:是不是就是那天您给我讲的傀儡戏的那些?

刘:不是,那是个总的原则。但是动作啊,要身上有劲,怎么个原则呢,要练基本功。(起身表演):练子午相啊,得站到那儿,那是南,冲西南站,站好了是丁字步,咱们是正丁,旦角是反丁,两手对着胯,对好了胯,然后松这个脚,腰可是不许动,手就不许动了,松这个脚,上身转过来,手不许动,转过来,在这边是这样,我跟您(对王)是对着,这样,这是南,这是西,原来是这么站着,然后我这么站,然后松这脚,转上身,手不许动,两眼往前瞧……

定(王跟着比画,对王):你别跟着起哄。

刘(继续):就这样您瞧啊,这回这手啊这么一转你看,这手在前边吧,这手在后头点儿吧?

王:对。

刘:这算前手,这算后手,为什么呢?这一转我转过来,这是后面的方向。我这手落下来在腿前边,这手一落呢在腿后边,所以这是前手,这倒是后手,这是最基本的一项,你在这面看,好像我是静止的,你要侧面看呢,好像我在动呢,动中有静啊,腰在这儿动,手在这儿动,哪儿都没动,就是腰转过来了,脚尖抓着地使劲,眼睛往前瞧,这不就跟傀儡一样么,腰就是一根棍儿。跟这人物有关系,假如我年轻的,重点放在前脚,老头呢,重心放在后脚。病就更厉害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