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文明的确立 (至公元前500年)(第4/4页)

孔子的弟子记录了他的言论,并把它们流传给后世,也许作了编辑加工,作为他们尊敬导师智慧的表现。传统上把后来中国学术的《五经》的编订归功于孔子,但几乎可以肯定,这是凭空想象。但是把传统中国著作编成五部经典的做法对后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这些经典变成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标志,熟练地从其中任何一部经典中引经据典,以纯正、古典风格使用书面语言就成了中国绅士的标志。刻苦钻研有限的几部经典著作(当然包括诸如汇集了孔子言论的《论语》),赋予后世中国人共同的根本态度和价值观念核心,这个核心成为中国文明的黏合剂。

孔子强调的“克己复礼”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被遗漏的东西太多了:在孔子设想的井然有序的世界里,人类激情的深度和大自然的神秘没有任何地位。其他密切地关注现实生活中这些方面的思想流派在中国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家。这是一种以多少有些神秘知识为中心创立的、不太清楚的传统。道家强调神奇的魅力和被认为能给予健康长寿的仪式,以及超越人类和大自然的其他非凡的力量,即翱翔于天空的能力。后来,也许受到佛教的影响,道家达到了类似于宗教的定义。但是在孔子时代,道家显得更像西伯利亚的萨满教,或者美洲印第安部落的巫医,而不像希腊的哲学家或印度的圣徒。

但是,道教专家的存在为古代中国提供了儒家无法提供的世界观的平衡。中庸之道和克己复礼需要神秘和魔法弥补,以便满足普通人的需要,使生活于艰难动荡的时代的人能够表达跌宕起伏的情感。通过互补,儒家与道家构成了异常稳定的思想体系,虽然后来历经许多变化和补充,但是没有根本性的中断,从孔子时代持续到公元20世纪。没有其他任何文化传统如此长久地统辖着如此众多的人口。中国与其他高级文化的相对隔绝有助于取得这种稳定;但是把常识与无限精妙融合起来的中国方式的吸引力,也有助于它获得长期而辉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