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喽!穿棉袄、放鞭炮、压岁钱……对不起,您穿错朝代了——春节(第2/4页)

唉,算了,黑咕隆咚的料想他们也看不到啥,我们还是回家吧,不凑那个热闹了—家里还有好多热闹等着您呢。

顺大街,进坊门,走巷曲,回家门。您问长安城夜里有路灯没?对不起,没有,平时只能靠月光星光照路,不过除夕夜会好一些,因为家家户户院里都点着大火堆,唐朝人一般叫“庭燎”,冲天火光会透过院墙和大门,把街上照得亮堂些。

作为京城富户,您穿越到的这户人家,堂下院里也一定点着几堆大火呢。这不您进了自己家门,只见火堆旁边人影憧憧,家里几十口子人有的坐在席上吃年夜饭喝团圆酒,有的喝高了,手拉手臂挽臂地边唱歌边跳舞,一边还有吹弹奏乐的,可真是热闹。

这时候您最想干什么?找肉串来烧烤?我说先把吃货的本性收敛一下成不?您穿越成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又是富家子弟,玩心远远大于吃心好吧?快交子时了,远近爆竹声越来越响,您也赶紧去把家里准备的爆竹拿出来放一放吧!

呃,您说翻不到红纸裹的鞭炮?也找不到点炮的线香?

客人您醒醒,咱这是穿越到唐朝,火药这玩意儿离走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还有点儿距离呢。线香也没有,谢谢,那时候人家的香是要团成小块状闷在炉子里熏的。

没火药,鞭炮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响成一片的爆炸声是什么山寨效果?唉,客人啊,您不认识汉字吗?“爆竹”这俩字是啥意思,猜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吧?

您看,您家里的其他人这不是拖了一大堆竹子过来吗?对啊,还愣着干吗,跟别的小孩一起动手,往火堆里扔竹竿吧!竹节中间有空气,被火烧爆的时候自然会噼里啪啦地响,迸出来一阵一阵金红色的小火花,在夜色里分外艳丽喜庆。

没错,唐朝和以前时代的大众爆竹就是这样的,您要是觉得不过瘾,非得点那种带火药的鞭炮,请认准目标,只穿越宋朝以后。

小孩子们在火堆上烧竹,家里大人却在搜罗过去一年用坏的扫帚、鞋子,扫帚也扔进火堆里烧掉,不能丢出院外,说是这样可以在新的一年“令仓库不虚”。至于破旧鞋子则要埋在院里,这样家里会出当大官的儿子哦。

当当当当,子时到了,街上钟鼓齐鸣,这是辞旧迎新的一刻。在家里守岁的人们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叩头,大家要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客人您在说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您能稍微装得有文化点儿吗?能吗,能吗?

唐朝的拜年话怎么讲呢?如果要说得简单些,记住两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福庆初新,寿禄延长”[145]应该能应付过去了。您那爪爪也不用拼命往前伸啦,红包是没有的,唐朝人不给压岁钱。

失望啦?特意穿成小孩子来唐朝过年,结果连压岁钱都没得捞。安慰您一下,有的家里很有钱或者长辈很疼小孩的,可能会准备点儿特制的金、银、铜钱,或者贵金属饰品,甚至珠宝绸缎类的东西,在过年过节时赏给小孩子取个吉利,这些虽然不是马上能花掉的钞票,但您偷偷拿出去换吃的玩的,也不是不行。

但是“压岁钱”这个名词,或者叫压祟钱、压惊钱,以及过年一定要给钱的风俗,唐朝是没有的。同上,指望压岁钱,请穿越宋朝以后。

子时过后,有的家里成年人还要继续守岁玩乐,一直熬夜到天明,但是小孩子一般都会被家长轰去睡觉了,因为初一还要早起呢。当然,您可能不情愿,也觉得还不困,家人会许愿说明天早起来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等着给你,乖啦,脱衣服去睡吧,明天起来就可以穿新衣了哟……

注意,家人说的是新衣,可不是新棉袄。

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啊,宋以前中原地区根本没有我们现在常见的那种白白的棉花,哪来的棉袄?您要是纯棉控,坚持要在唐朝穿棉布,那请穿越去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那片神奇的土地从汉朝就有棉布了。

您问寒冬腊月的连件棉袄都没有,会冻死吗?咳,看您说的,赶紧睡,一觉醒过来,看看枕边这套颜色鲜艳的新衣服,摸上去也是软软厚厚的吧?这是什么材质呢?

坐起来抖抖看,中间套着的这件最厚的,有一层雪白蜷曲的短毛,是羊皮哦。小小年纪就能穿上真皮草,不错吧?

当然了,羊皮在中国古代并不算特别贵重的东西,一般百姓和下等穷贵族、穷士人,要弄件羊皮袄来穿也不是很困难。昂贵的,穿上很显示身份地位的皮草,是狐皮、豹皮、貂皮,都是给成年人穿出去炫耀挣面子的,小孩子就别想了。

仆妇过来帮您穿衣服了,您别自己乱穿,容易弄错顺序的。贴身的内衣一般是用麻布做的,当然如果您家很有钱,又在过年期间,也有可能给您穿件高级的丝绸内衣。外面穿上皮裘的上下衣,有毛毛的一面朝外,但是您可不能就这么浑身毛茸茸地跑出去,像个野人似的,多没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