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第3/4页)

这一天,日军又出动了飞机,但这次不是轰炸,而是投撒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劝降书”:“……日军对抵抗者虽极为峻烈而弗宽恕,然于无辜民众及无敌意之中国军队,则以宽大处之,不加侵害……”

唐生智随即下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地,摇动全军!”

南京守军,誓死不降。

日军真的会对中国的民众和军队仁慈吗?

当时,从东京来到南京前线的新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签署了一道“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杀掉全部俘虏!”

7

12月10日,守城第四天。

从东面到南面,日军向南京的中华门、雨花台、光华门、紫金山等要点发起全面进攻。

在光华门,一股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突破了中国守军第二五九旅的阵地,突进南京城内100米左右。同样是中央军嫡系的第八十七师被调了上来,他们得到的命令是:“把突入城内的日军消灭,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

这场战斗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突入城内的日军被击退,但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和参谋主任倪国鼎双双阵亡。

到了晚上,中国军队发现已经封闭起来的光华门门洞里,居然还藏了一股日军,这伙日军准备届时和冲进来的日军里应外合。教导总队的团长谢承瑞组织士兵,往城门洞里浇汽油,把日军全部烧死。

战斗才进行到第四天,围绕城门的争夺,已经惨烈至此。

8

12月11日,第五天。

南京紫金山一带,一场让日军也近乎疯狂的战斗打响。

守卫这里的中国军队,是蒋介石身边最精锐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这支队伍是精英中的精英,当时堪称是中国所有陆军里最强的部队。蒋介石一般不舍得拿出来用,但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战场,他也只能把王牌甩出来了。

教导总队的火力猛,工事坚固,日军数日不能前进一步。当日军终于弄明白,对面防守的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后,他们在加强飞机大炮火力掩护的同时,开始使用毒气弹。

最后,双方进行了白刃战。中国军队的顽强大大出乎了日军的预料。

与此同时,驻守雨花台阵地的第八十八师在敌人猛烈炮火的轰击下,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向中华门退去。而300多名日军竟然跟着撤退的中国军队攻进了中华门。关键时刻,卫戍司令部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亲自到一线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巷战,最后全歼敌人。

但蒋介石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日军的国崎支队当日渡过了长江,开始向浦口方向加速运动——中国南京守军的唯一退路,将被切断。

全德械装备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日军用120毫米加农炮发射毒气炮弹。士兵都带着防毒面具。此照片为日本方面的照片,照片上盖着明显的“不许”印戳

这时候,蒋介石慌了。11日的中午,长江北岸的顾祝同给唐生智打来了电话:“委员长已下令要南京的守军撤退,你赶快到浦口来!”

唐生智不肯,说必须要见到蒋介石的亲自命令。

11日晚,蒋介石拍来了电报:“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9

12月12日,南京保卫战的第六天。

这一天的拂晓,南京城郭的所有中方阵地,遭到了日军雨点一般的炮火攻击。在各个阵地上,因为伤亡数实在太大,原先由排长带头的敢死队,开始由连长、营长,甚至由团长带头冲入日军阵地。

基本都是无一生还。

在雨花台阵地,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旅连工兵营都全部冲了上来,阵地前双方尸体叠在一起,鲜血居然汇成了涓涓小溪。

下午,中华门西面的城墙终于被轰塌,日军蜂拥而入。中华门内的南京老百姓们,慌乱地开始向城北逃去,而残留在城内成百上千的中国士兵,此时已经失去了统一指挥,但他们身边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于是,他们向着日军蜂拥而入的缺口,自发地迎了上去……

这一天的黄昏,唐生智召开师以上的军官会议。

唐生智问:大家觉得南京还能守吗?

没有一个人回答。

于是,唐生智拿出了蒋介石那封“可相机撤退”的电报。

随后,唐生智开始布置突围计划。

如果说,之前发生的一切,都不是唐生智一个人能够控制的话,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唐生智应该背负他应有的责任:当时的南京,三面城门均已被突破,只有背靠长江的下关码头还在中国军队控制中,那也是北渡长江突围的唯一安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