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第3/4页)

宋哲元无疑是痛恨日本人的,但没有证据表明,在其他方面,他的思想和一个旧军阀有什么本质区别。所以,你理解了宋哲元身上体现的军阀思想,就不难理解抗战期间整个中国的一大难处——当时的中国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个现代化国家,而是一个名义上有中央政府,实际上是一个因为要抵抗外力才捏合在一起的军阀共同体。

但宋哲元的算盘还是打得太理想化了——华北是兵家必争之地,哪怕他想在刀尖上跳舞,也是不可能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开始。

就在连蒋介石都已经认清了日本人的嘴脸,开始部署全面抗战的时候,宋哲元居然还对日本人抱有幻想:“目前日本还不至于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只要我们表示一些让步,局部解决仍有可能。”

宋哲元的态度,影响了二十九军的一批高级将领,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张自忠。

“卢沟桥事变”时,时任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师长的张自忠曾专门打电话,训斥与日军发生冲突的旅长何基沣,他训斥的话,可能最能代表二十九军高层当时的心态:“打起来对共产党有利,遂了他们借抗日扩大势力的野心;对国民党有利,借抗日消灭杂牌。我们西北军辛辛苦苦搞起来的冀察这个局面就完蛋了!”[1]

日军通过卢沟桥

但是,日本人对宋哲元的“抛媚眼”,只是在为自己调动部队争取时间。时机一成熟,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司令长官香月清司随即给宋哲元发去了最后通牒:限在7月28日中午之前,中国军队全部撤出北平。

直到那一刻,宋哲元才真正醒悟:日本人是真的要全歼二十九军,大举侵华。

7月28日,宋哲元向二十九军各部队下达了平津地区防御作战的指令,但命令刚下达,部队防线还未展开,早已等待多时的日本军队就排山倒海般地发起了全面攻击。

赵登禹从冯玉祥贴身卫兵做起,一路做到师长,牺牲时年仅39岁。那一天壮烈牺牲的还有二十九军另一位高级将领——副军长佟麟阁

仓促迎战的二十九军将士立刻被分割包围,陷入苦战。在北平的南苑防线,“喜峰口大捷”中一战成名,升任一三二师师长的赵登禹身先士卒,再次提着大砍刀亲自督战,但被子弹击中胸口,壮烈牺牲。

一天之内,北平外围阵地尽失。

28日晚,宋哲元决定把烂摊子丢给张自忠,自己率军部撤往保定。临行前,他还交代张自忠:“西北军是冯先生一生心血所建,留下的这点底子,我们得给他保留着。此事非你不能做到。二十九军现在战线过长,我们要把部队收容起来,只有你能和日本人谈判,拖延一个星期……”

忠心耿耿的张自忠选择服从命令,他说:“你们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事后正如张自忠所料,他背负了汉奸之名,被人唾骂“自以为忠”,之后萌发死志,将功赎罪,壮烈殉国。详见《“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之路》。)

28日夜,宋哲元等人撤离北平。29日凌晨,曾经在“长城抗战”中令国人扬眉吐气的二十九军官兵,大部分都撤离北平,只留下四个团维持治安。

北平城门洞开,不战而降。

而就在7月28日,当北平城南面响起枪炮声的时候,全城的老百姓还都兴高采烈起来——自己的军队终于和日本人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

老百姓们迅速组成了慰问队,在马路两旁摆出西瓜、馒头、酸梅汤等食品,向过往的士兵脱帽致敬。

他们还迅速请来了几十名磨刀人。

他们想为二十九军的官兵磨大刀,杀倭寇。

馒头说

写今天这篇故事的起因,是这个周末,又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传播颇广的“抗日神剧”片段。

在这个片段里,一个八路军战士(看模样可能是炊事班的),在全军比武中发明了一系列神奇食物。

他当着部队首长的面,咬了一口包子,咀嚼几口,把剩下的一半往远处一扔,“轰”,爆炸了。随后,他又摆出了西红柿、黄瓜、萝卜等一批食物,都是咬一口,然后往远处一扔,“轰轰轰”,看那个爆炸效果,比手榴弹要强多了。

这位同志高兴地表示,这是专门“孝敬”鬼子的。八路军战士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一个首长也咬了一口包子,说:“味道还真不错!”另两个首长频频点头。

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自己就是搞炸药的)的“包子炸弹”……我们似乎已经早已习惯了近乎戏谑的“抗日神剧”,而渐渐淡忘了那14年的艰苦岁月里,我们的先辈们是以一种怎样的决死信念和千千万万条生命筑起的血肉长城,才抵御住了一次濒临灭国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