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皇帝”的正面与反面(第2/3页)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在上海做过一件事:出巨资找人印刷共产党希望传播的书籍《西行漫记》和《鲁迅全集》,再印上自己的烫金印字“杜月笙赠”,送给上海各个租界的图书馆,供人借阅。

杜月笙和共产党的交情还不只这些。同样是抗日战争时期,杜月笙给共产党军队买过不少通信器材。因为日本军队卑鄙的毒气战,杜月笙还专门花钱买了1000个荷兰进口的防毒面罩,由潘汉年经手,送给八路军。

但这些举动,更像是杜月笙在为自己1927年的行为洗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国民党枪决的共产党人

1927年,蒋介石的国民党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通过流血和暴力的方式捕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的左派。

在这场政变中,杜月笙是蒋介石主要的合作伙伴。

政变前夜的4月11日晚,杜月笙邀请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当时的上海工人领袖汪寿华(中共党员)赴宴,然后让门徒将汪打昏,塞入麻袋,直接活埋于上海的西枫林桥下。

杜月笙喜欢别人叫他“杜先生”,总是穿青布长衫,再热的天,第一粒扣子也不会解开(传说他身上有文身,做了文化人,不愿意让人看见)。

但当年做起这类事,杜先生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

4

那么杜月笙和国民党的关系呢?

杜月笙其实一直对国民党有求必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民党对杜月笙也是颇为“尊重”。

在酒桌上,别人来敬酒,蒋介石都是坐着的。但杜月笙来敬酒,蒋介石是要站起来的,还要说一声:“杜先生。”

1931年,杜月笙花50万大洋建的“杜氏祠堂”在浦东高桥落成,万人空巷。但最让杜月笙有面子的,是那天国民党自蒋介石以下,何应钦、胡汉民、孔祥熙,包括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和上海市市长张群,全都送来祝贺匾额。

杜氏祠堂落成时的盛况

只是,“尊重”是有代价的。

1945年日本人投降之后,已经没有租界存在的上海,也就不再需要黑势力的“斡旋”。对蒋介石来说,杜月笙已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

前面说到的在上海北站打出标语的吴绍澍,并不是小人物,他是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而他之所以敢打出“打倒杜月笙”的标语,是因为他背后站的是蒋介石。

1949年7月,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发表社论,称杜月笙为“时代渣滓”。虽然蒋介石后来专门派人道歉,但杜月笙还是对门徒强调一句话:“那些政治大官,其实当我们是夜壶。晚上尿急了,想到用我们。用完了,一脚踢到床下去,嫌我们又脏又臭。”

5

杜月笙有一点,直至今日,历史对他的评判是完全一致的——他懂民族大义。

抗战期间,杜月笙有一个头衔: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他从没有把这个当作虚衔,而是切实设立了很多医院,救助了很多伤员,钱不够,就动员募捐,募捐不够,就自己贴钱。

谢晋元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各种通路基本都被封锁。杜月笙一声令下,筹集五卡车物资,冒死送到四行仓库。

淞沪抗战,确实是杜月笙体现民族大义的高光时刻。

作为“上海皇帝”,他曾放出一句话:“如果日本人敢利用租界进攻中国军队,我杜月笙在两个小时内毁灭租界!”

话虽然狂妄了,但杜月笙真的愿意去做。

他自己先捐出了5000把“快慢机”(手枪),然后在戴笠的鼓动下,以自己的门徒为主,组成了1500人的别动队,直接就和日本军队干上了。

可以想象,由地痞流氓组成的队伍,和荷枪实弹的日军交火,是怎样的一种狼狈,但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壮!

淞沪抗战后,为了阻碍日本军队对中国军队的追击,杜月笙率先下令自己的大达轮船公司开出几艘轮船,行驶至长江江面凿沉。一看杜月笙带头,其他轮船公司也纷纷响应,凿船沉江,阻塞了长江航道,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上海沦陷后,日本人想收买当时的“上海黑帮三巨头”。张啸林直接做了汉奸,黄金荣不肯,但舍不得产业,只能虚与委蛇,只有杜月笙,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上海,避难香港。香港沦陷,日本人再度诱惑,杜月笙直接启程前往重庆。

6

1949年,到了杜月笙必须要抉择命运的时刻。

一方面,蒋介石再三发出邀请,请他去台湾。但1945年后国民党对他的种种冷遇,已让杜月笙心灰意冷。

另一方面,共产党通过黄炎培等,劝杜月笙留在上海,保证既往不咎。但精明的杜月笙,知道自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的血,自思很难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