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横空出世(第3/4页)

“看得出这帛是施过胶浆的,否则书写时会洇,从墨迹中可见此帛本完全不洇,笔迹顺滑流畅,绝对是当年的专供官家使用的上等帛。宋代赵构的《翰墨志》中说王羲之作《兰亭序》用的是蚕茧纸,而此帛本的质地跟蚕茧纸质地相近,的确是书圣的风格。”

几位专家一个个全都表示认可,最后一位发表意见的专家更是以研究王羲之的字见长,曾经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得到他的认可基本上也就可以放心了。更何况大家是亲眼见到东西从土里挖出,旁边的土质也都检查过了,肯定不会造假。

“您辛苦了,今晚我请吃饭,您把弟兄们都叫上吧。”汪锦保心情大好。

“吃饭就算了,咱们还是把尾款先付清吧。”警长高大威猛,斜着眼俯视着汪锦保。

“尾款?咱们不是已经结清了吗?五十万。”这警察怕是要狮子大开口了,汪锦保心道不妙,可本地佬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那五十万帮你搬走绊脚石,现在我要的是可以让你带着宝贝下山的钱,有什么不对吗?”警长不是吃素的,白吃黑可比黑吃黑更不讲规矩。

“你想要多少?”汪锦保决定谈谈价钱。

警长不说话,只伸出了一个巴掌。

“还想要五十万?”这个数倒也不高。

“五百万,外加你手上的那个扳指。”警长不仅翻了十番,还看上了汪锦保的扳指。这扳指可有点说道,明清时期新疆黄玉产量极少,比羊脂白玉要贵得多,且黄色代表皇室,深得乾隆青睐。如果细看,还能看到这枚扳指上有馆阁体的楷书御题诗。此扳指是十多年前贾教授帮汪锦保做假鉴定低价骗到手的,汪锦保爱不释手从不离身。

“你也太黑了。”这个数字显然超乎了汪锦保的心理预期。

“您赚的是大钱,我们分点汤喝不算过分吧。”警长冷笑一声,意思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好,五百万就五百万,你拿到钱马上让我们走。”汪锦保厉声道,他早该想到上什么山头就要拜什么菩萨。

“我说话算话。”警长得意地笑了。

D

第二天早上,汪锦保躺在他的紫檀罗汉床上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昨晚睡得又沉又香,因为他把那个沉香木盒子放在了床头柜上。都说陈年沉香的香气最是浓郁,果然没错,那历经千年的木头香气浓得连做梦都是香的,果然是好宝贝啊。

如果不是该死的警察太贪心,一切都还算顺利。那位贪心的警长也算识相,收了他那么多钱答应会让贾教授那伙人待久点。真有点心疼那扳指,手指头上空落落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如果送出去拍卖,一百多万还是值的。

有道是有得必有失,汪锦保心情奇好,也就不计较那些了,不紧不慢地穿好衣服,洗净手,去书房欣赏经书。这宝贝究竟该怎么露面,怎么炒作,究竟是该拍卖还是先存在手里,都是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五六百万就换来个绝世好宝贝真是太划算了,贾善仁一点好处都没捞到,真是越想越开心。

汪锦保带着得意的笑来到经书前,只一眼,他的脸色就变了。经书原本是褐色的,现在变成了深褐色,那颜色要是再深一些连上面的字迹也看不清了。

怎么会这样的?他心急如焚,又是找专家又是联系保管箱的销售商,专家很快就来了,说这样的情况极可能是发生了氧化反应,必须马上控制,这种反应是不可逆的。销售商是国外的,电话里听来听去都是外国腔,就是打不通。

“奶奶的,老外的东西也有次品!”汪锦保心急如焚,他压根就没想过,几万欧元买回来的东西居然有质量问题,而这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汪爷,保管箱的使用手册上说要修理必须退回原厂,国内没有配件。”助理小心翼翼地说着,生怕惹得汪锦保更生气。

汪锦保已经没工夫生气了,他更担心的是箱子里面的经书该怎么办。他连脸也顾不上洗,就带着箱子直奔相熟的博物馆。他知道哪家博物馆有同样的保管箱,手脚快些说不定还能阻止恶化。

不知道为什么,移动箱子后经书变黑的速度加快了,又正好赶上上班高峰期,路上堵得厉害,汪锦保急得直跳脚。等他们赶到博物馆时,那经书已经变成了黑炭一般,汪锦保欲哭无泪。

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他回到家时,门口居然停了一辆警车。警方说汪锦保涉嫌走私多件国家级保护文物,要请他去协助调查。

“我是个遵纪守法的商人,每年都按时纳税,一切都是照规矩办的,我经手的也全都是仿品,我想你们一定是误会了。”虽然心情极度恶劣,但汪锦保不得不强作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