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国宝珍品

A

让汪锦保迫不及待的还有一件事——他急于见到张亚睿。

这几天手下人报告张亚睿进行得很不错,他已经找出了三件高仿品,还有一张汪锦保很看重的画居然是揭画。

所谓揭画,就是把一张真品字画的纸张像剥皮一样层层揭开,传说最厉害的高手能把一张画揭出七层,每一层精心勾勒修饰,即可成为难以鉴别的真画。不过这种技术难度相当高,一旦失手画就废了。张亚睿不仅能看出那是张揭画,还能判定那是张揭到第二层的画,眼光相当老辣。

夏老爷和贾教授的紧张让汪锦保猜到这次的武当之行一定策划已久,说不定他们心里什么都明白,只是在对自己隐瞒。商场如战场,他从来不打没准备的仗,如果地下是真宝贝,那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汪锦保订下了谭家菜的包房,让手下带张亚睿去见他。

张亚睿进门时,罐焖鹿肉和罗汉大虾刚好上桌,汪锦保亲热地请他一起吃。张亚睿倒也没拒绝,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酒过三巡,菜也吃得七七八八,汪锦保才开始说正事。这一次,他开门见山地说自己已经跟贾教授摊牌了,贾教授也表示那地下很可能还有东西。

“我看得出来,你师父跟那个姓贾的都知道下面藏着什么,你就别跟我打马虎眼了,都自己人了,有什么不能说的呢。”汪锦保亲自端着一碗清汤鱼翅送到张亚睿手上。

那鱼翅味道的确美妙,几乎所有尝过的美食家都赞为人间极品,还有人夸张地形容喝上一口就能通七窍。俗话说吃人嘴软,张亚睿不能不醒目点。

“汪爷,不是我不想说,我是不敢说。东西还在土里谁也打不了包票,万一说错了您会失望的。”张亚睿的口风明显松了。

“我让你说你就说,不要紧。”汪锦保心里有了底。

“我也是偶然听师父跟贾教授的谈话才知道的,既然您很快就要见到实物了,我再不说怕是要错过立功的机会了。”张亚睿很识相,终于开始讲述这个天大的秘密,“您在武当山有没有留意那里的鹅?”

“鹅?这跟宝贝有什么关系。”汪锦保有些摸不着头脑,有些烦躁,“别卖关子了,你就直说吧。”

张亚睿不以为然地笑笑,到底是夏老爷的弟子,并不太把汪锦保的脸色放在眼里,依然以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娓娓道来:“《晋书·王羲之传》中写道: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该不会是宝贝跟王羲之有关吧。”汪锦保猜测道,胃口已经被高高吊起。

张亚睿亮出才子本色,慢条斯理地解释:“您先别急,听我慢慢说。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都是率性洒脱的前卫青年,竹林七贤就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人物,王羲之虽不是竹林七贤,但他爱鹅成癖,从鹅的姿态和动作中领悟了不少运笔上的道理,还曾创造了一笔鹅的写法。‘双指包管,五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钩撅讦送,亦日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也。’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执笔法。朝上的食指像高昂的鹅头,王羲之爱鹅的传说也源于此,就连食指和中指“双苞”的执笔法也被现代书家奉为标准姿势。古代的山阴就是如今的绍兴,是王羲之的故乡。山阴县玉皇观有个老道士,希望得到一本王羲之写的老子作品《道德经》,但右军大人名满天下,又怎会卖一个无名老道的人情。幸好他打听到大人爱鹅,便精心调养了一群良种白鹅,以之相赠,讨他欢喜,王羲之果然愿抄写经书来交换,心满意足地‘笼鹅而归’,各得其所。《黄庭经》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为这个故事《黄庭经》又被世人称为《换鹅帖》。王羲之写《黄庭经》时五十四岁,个人风格早已形成,此经书是王的楷书代表作,人称为右军正书第二,是极有名的法帖,为黄素绢本,原作早已失传,在宋代曾摹刻上石,如今也只有摹本传世,共计60行,全文1200余字,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还收藏着一幅摹本。李白有诗为证:《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B

“别拽文,你不是想说经书就在贾教授那个破院子下面吧,那怎么可能。”汪锦保一边摩挲着左手上的黄玉扳指一边问道。他心里存着大大的疑问,毕竟故事的主人公是距今一千七百年的古人,换谁也不敢轻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