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剑典(第5/10页)

谢小玉等人很快就发现他们将这件事看得太容易,若真按照原来的计划编纂,这套密录的规模恐怕可和《十方道藏》相比。

这让谢小玉感到心中忐忑,因为这已经玩得太大。

不过没人愿意退缩,能参与此事,足以让他们名传千古。

这样一部包罗万象的密录自然要取个响亮的名字,众人商量半天后,最终将这部密录定名为《剑典》。

《剑典》共九篇,暗合九宫。洛文清、麻子、苏明成、林纡、法磬各负责一部,谢小玉和肖寒则负责剩下的四部。

以他们的水平,想编纂一部像《十方道藏》那样精深而奥妙的典籍显然不可能,所以他们在广博和实用方面下工夫。

“大家别用拗口的话,别搞得像《十方道藏》那样需要猜半天谜语、绕十几个圈才能看懂。我们编纂的这部《剑典》必须拿到手里就能用,五、六天就能参悟通透,还要能拆开,每一章都可以让人独立修练。”谢小玉替《剑典》定下这样的基调。

“这部《剑典》如果真编纂出来,我师父十有八九会让所有的仆役全都转成剑修。”洛文清叹道。

之前转成剑修,必须舍弃原本的修为,还要将真元转化成为剑元,所以不得不谨慎行事;可现在不能这么做,以洛文清师父的决断,肯定会毫不犹豫这么做,甚至洛文清怀疑连正式弟子也会被强行转为剑修,或许璇玑派会变成剑修门派。

不只洛文清会这么想,其他人或多或少也有类似的想法。

这次天门开启,让他们看到剑修的厉害。

剑修未必最强,却最适合战斗,特别是小规模的战斗,剑修一出手,就意味着战斗将会在短时间内结束。

当然,质疑声也有。

青岚问道:“飞剑虽然厉害,却有难以对付的目标。当初剑宗就折损在神皇麾下百万身穿仙甲的大军下,万一我们也遇到同样的对手怎么办?”

众人回答不出来,只有谢小玉不以为然。

“我问你,炼制一把能破开甲胄的利剑容易,还是炼制一件能防御利剑的甲胄容易?”谢小玉问道。

“当然炼剑容易。”青岚想都没想就回答。

“那不就成了。让每个剑修多准备一把飞剑,专门用来对付仙甲。”谢小玉笑道。

青岚歪着头想了想,不太肯定地问道:“这么简单就能解决,为什么当初剑宗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却没有人想到?”

谢小玉这个伪装的剑宗传人对剑宗自然有过一番仔细的研究,所以这个问题难不倒他。

“当年剑宗有所不足。首先,剑宗人数太少,以几万之众对抗千万大军,不败才怪;其次,剑宗仍旧按照门派的格局建立,每个人的飞剑和法器全都是自己准备,而神皇麾下却是一支军队,甲胄兵刃全都统一配备,只要证明一件武器有用,他们就会不惜血本打造几千万件,最后,剑宗有一座固定的山门,那根本就是靶子。当年那位神皇要不是太过自信,低估剑宗的实力,根本不会那么惨。他可以集结大军做好一切准备,在最适合的时候发起进攻。”

“你别忘了那座剑山。”肖寒提醒道:“正是那座剑山让神皇的大军损失惨重,最后一蹶不振。”

“我正想说那座剑山呢!”谢小玉笑道:“如果剑宗肯牺牲一部分人强行突击神皇大军,牵制神皇和他那些大将,同时发动剑山,一上来就重创神皇大军,恐怕那场大战就不是原来的结果,很可能神道大劫就此结束。”

“你太一厢情愿。”肖寒并不认同,他觉得谢小玉赌性太重。

同样是剑修、同样擅长寻找对手的弱点全力一击,肖寒是在战斗中发现对手的弱点然后出手,谢小玉却是事先收集资料,确定对方的弱点,然后巧妙布局,直接对准弱点下手。

“剑宗原本就该一击不中,立刻远遁,而不是列成战阵交锋。”谢小玉知道肖寒和自己的分歧在哪里,不过他并不打算在这点上多费口舌,所以继续说道:“修士之间的战争,不应该和凡人的战争混同。”

谢小玉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到“战争”这个话题上,而不是对剑修的理解,这也是他的优势。

谢小玉对战争有自己的理解,很多想法都来自那本书,虽然里面一些思维让人匪夷所思,他以前也不懂,可如今经历连番的战斗,他发现那些思维确实非常适合修士间的战斗。

修士一日之间可以来去几万里,所以修士之间的战争根本无所谓前线和后方,和凡俗的战争完全不同。

众人全都苦思冥想起来。

肖寒想得最深,他并没有被谢小玉的话引开,仍旧一心钻研剑修的定义。他不喜欢谢小玉的风格,在他看来,那不是剑修,而是刺客,那也不是剑法,而是杀戮之法。但是一击不中便全身而退,确实是自古相传的剑修风范,他虽不喜欢,但是不能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