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第4/6页)

纯粹由技术观点来理解文艺是不对的。可是,技巧还是必需的。一位还不会设色的人而能画出彩色鲜丽的图画来,一位不懂怎么去安排矛盾与冲突的人而能写出结构精密的剧本来,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不该轻视技巧。

专靠技巧去进行创作当然是不行的,那么,就让我们换个题目来谈吧。

三深入生活,了解全面作家必须深入生活是无须多加解释的。

在青年作家中,许多是在业余时间从事创作的。这似乎就有了问题。他们是不是应该及速转业,去专心进行写作呢?这个要求首先是由于在工作岗位上所见不多,所闻不广,不易丰富生活经验。我以为不该这样理解问题。事实证明: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们大多数是有工作岗位的业余作家。他们的作品内容多数是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接触到的,吸收来的。他们一方面是各种工作岗位上很好的工作者,另一方面又在业余时间写出来作品。这说明:在工作岗位上的确能够深入那一单位的生活。而且这样的生活是比偶尔下乡三月或入厂半年更扎实可靠的。一位小学教师写儿童文学总比只到小学参观几次的作家写得好的可能更大些。他和儿童们生活在一起,去参观的作家只是走马观花。况且,我们今天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工作岗位必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岗位。我们热情地工作,就必须遇到随时出现的矛盾与困难,随时参加斗争。这就是写作的好材料。

我们的一位店员所知道的关于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或者和一位作家所知道的一边多,但是他比一位作家更熟悉店员们的生活。假若这位店员能够执笔,他会比作家写得更亲切生动。我们的文艺高潮的到来不能专靠着现有的作家们去到各处生活,写出几部作品来,而是靠着所有的工作岗位上的青年业余作家们各尽其才,各就所知,大量地写出多种多样的作品来。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青年业余作家们都集中到一处,深造三年五载。即使可能,那也不见得一定妥当。我们的社会就是个大学校,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青年都在尽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参加革命斗争。有了相当的文艺修养之后,他们是会以各种文艺形式,写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活课本来的。我们的各守岗位,深入生活,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正是极其艰苦的锻炼——革命的锻炼,写作革命文学的锻炼。

反之,我们若在发表了一两篇作品之后,即离弃工作岗位,去作职业作家,就不一定能够成功。离开工作岗位即是离开深入生活的据点。这已经是个损失。同时,我们去到生疏的地方,从新生活,困难既多,也旷费时日。假若我们东走走西看看,而无所得,便始而丧气,终于一事无成。这样,我们就既耽误了文艺创作,又半途而废地抛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任务,真是一举两失。作个写不出作品的有名无实的作家,是最痛苦的事!以我自己来说,我承认自己的劳动纪律相当强。可是,我写出什么好作品没有呢?没有!这时时使我心痛。一个职业作家是不容易作的!

那么,是不是我们终身都作业余作家,永无专业的希望呢?我们的希望很大,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是不埋没任何人才的,是重视文艺工作的。事实证明,今天出席的代表们便是经过党、团,或文艺团体,或刊物编辑部,或组织上的鼓励与培养,才有今天的成就的。在旧社会里,我们这种大会是无从开起的。今后,培养文艺新军的社会力量必然日益加强,图书的获得日益方便,文艺创作的空气日益浓厚,发表作品的机会日益加多,这都给我们创造下更好的条件,只要我们肯努力钻研与实践,我们的成就必会无可限量。我相信,在座的青年,在十年八年后,会有不少成为有名的作家的。我预祝你们的成功!

深入生活好比挖井,虽然直径不大,可是能够穿透许多层土壤。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坚持工作的好处就是在一个地方钻探下去,正像打井,一直到发现了水源。这些源源而来的活水使我们终生享受不尽。在文学史上,许多有才能的作家总是写他亲手掘成的那口“井”,并不好高骛远地去写他们没见过的海与大洋。同时,我们在一个岗位上越久,我们接触到的这一部门的人物与事情也越多。假若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一个银行,或一个农业合作社,我们所接触到的该有多少人,多少事啊!因此,我们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上坚持下去,我们就会全面地去了解这一个单位的一切,就有用不完的写作资料。请细细考虑一下吧,是这么深入了解一个单位的全面生活好呢,还是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浮光掠影地去体验生活好呢?